[实用新型]幼儿慢跑车的折叠改进结构无效
| 申请号: | 98244901.1 | 申请日: | 1998-10-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344252Y | 公开(公告)日: | 1999-10-20 |
| 发明(设计)人: | 保罗·葛拉德·卡曼 | 申请(专利权)人: | 因斯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2B7/08 | 分类号: | B62B7/08 |
| 代理公司: | 上海华东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沈兆南 |
| 地址: | 美国明尼苏达***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幼儿 跑车 折叠 改进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慢跑车,特别是一种兼具折叠收方便且慢跑行车走时不易晃动而具有稳固性的幼儿慢跑车的折叠改进结构。
现有的技术乃有如附图5所示的同一创作人核准在先公告第237792号专利案件,经查该案虽然亦具有折叠的功能,但由于两支撑侧架A是由其后侧下方与设置后车轮C的后支架B后侧枢接,因此承置幼儿的重量负载容易偏向后支架B的下方与支撑侧架A的后侧下方部位,因此,在该慢跑车行走时随着地面的凹凸不平,幼儿会受到较大的摇晃,稳定性较低,也容易造成幼儿的不舒适感。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乃在于:提供一种折叠收合方便、利于收存或包装运输,且又兼具行走时较不易晃动、稳定性高的幼儿慢跑车的折叠结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这样予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幼儿慢跑车的折叠改进结构,包括把手杆,侧支架,前、后支架,前、后轮及脚踏板,其特点:该把手杆,其两侧接近中间部位各固设一枢接座,借该两枢接座的下方壁面,可分别与侧支架上端枢接;该两侧支架的上端分别与把手杆中间部位所设的两枢接座的下方壁面枢接,而其下端则分别与两后支架接近中间部位固设的枢接座的上方壁面枢接;该两前支架系分别由其上方预定部位与后支架的上端固设框接座上方壁面枢接;该两后支架系分别在其上端固设枢接座,借其上方壁面与两前支架上方部位枢接,而该两后支架的接近中间部位各设有一枢接座,分别借其上方壁面分别与两侧支架的下端枢接,另外该两后支架的下方并开设定位槽孔,可分别借锁固元件装设后轮,且该后支架下方另设有枢接座,可借枢设一具有若干卡块的刹车块,而前述后轮的内侧则各设有一具若干卡沟的定位座,恰令刹车块可向下枢转,借其长块卡制入后轮的定位座的卡沟内,或者经由将该刹车块向上枢转而脱离后轮的定位座的卡沟。
借由前述特点,当折叠收合时,令把手杆两侧可以向两则支架靠合,然后再向后支架的下方所设后轮方向收合,而同时亦令两前支架可连同其所设前轮向两后轮方向收合,而完成体积小的折叠状态。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优点:
1.本实用新型在乘载幼儿行走时,负载幼儿的重量不会直接偏向两后轮,相对令整体慢跑车具有不易晃动而具较佳的稳固性。
2.折叠收合方便,且体积较小,利于收存和包装运输。
本实用新型或可以从以下附图和实施例中得到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部分构件分解状态立体(车罩及座体未示)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角度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折叠收合状态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折叠状态立体示意图。
图5是现用幼儿慢跑车的侧视示意图。
图面说明
1-把手杆,11-枢接座,111-壁面,12-下枢接座,121-侧壁,13-卡扣座,2-侧支架,21-上端,22-下端,3-前支架,31-上端,310-管体,32-上方预定部位,34、54-锁固元件,4-脚踏板,5-后支架,51、52、55-枢接座,511、521-壁面,53-定位槽孔,55-枢接座,56-刹车块,561-卡块,6-前轮,7-后轮,71-定位座,711-卡沟。
以下通过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述: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幼儿慢跑车的折叠改进结构,包括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因斯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因斯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24490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