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惯性制动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8237454.2 | 申请日: | 1998-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2331552Y | 公开(公告)日: | 1999-08-04 |
发明(设计)人: | 赵志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志武 |
主分类号: | B61H11/00 | 分类号: | B61H11/00 |
代理公司: | 中国科学院沈阳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晨 |
地址: | 112702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惯性 制动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制动技术,具体地说是一种惯性制动装置的改进,它是将一向被视为制动负担的惯性力转化为制动力、且实现了与牵引机车同步进行制动的装置,特别适用于矿山窄轨列车的辅助制动。
现有技术中窄轨列车各车车箱没有任何制动装置,只有牵引机车本身有制动装置。当全速行驶的重载列车遇紧急情况需制动停车或行至终点前需要停车时,牵引机车首先实施制动,速度骤然减小,但后续各节车箱在惯性作用下仍以原速度向前运行,于是必然发生后一节车箱的前端撞击前一节车尾的过程,如果机车制动力过大将导致车箱脱轨掉道,造成事故。因此,机车的制动力不可以无限制增大,但因车箱无制动装置,使得矿山窄轨列车制动力严重不足,牵引机车后边所挂车箱数也受到限制。本申请人曾提出过一种惯性制动装置(申请号为98236534.9),采用此结构虽然解决了矿山窄轨列车无外接动力源,无需人工控制即可实现自动辅助制动,特别是紧急刹车时后续车箱不发生冲撞、不脱轨的问题,但是制动力比较小,另外制动重锤占用车箱有效空间,其装置仅能做为制动车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惯性自动制动装置,它适用于矿山窄轨列车,制动力大而恒定,制动效率高,占用车箱有效空间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安装在有缓冲器的车箱前部和底部,包括驱动机构、解除制动机构、锁定机构和制动机构,其特征在于:驱动机构包括缓冲器(1)、传动杆A(2)、传动杆B(18)和滚轮(5),缓冲器(1)铰接传动杆A(2),摆杆A(6)上方的滚轮(5)固定于传动杆A(2)下方,带有上齿条(81)的传动杆B(18)的一端通过离合器(20)与传动杆A(2)连接,装有弹簧(17)的另一端插在传动杆C(12)帽形端头里;解除制动机构包括摆锤(23)、摆杆A(6)、拉杆(19)及支撑轮(21),带有座板(27)的摆锤(23)安装在车箱(15)前部,铰接于摆杆A(6)的拉杆(19)安装支撑轮(21)于座板(27)另一端下面,摆杆A(6)位于滚轮(5)下方,安装在车架(14)上;锁定机构包括摆杆B(4)、顶杆(24)和固定在传动杆B(18)上的上齿条(81),带有下齿条(82)的摆杆B(4)的一端固定于车架(14)上,另一端铰接顶杆(24),顶杆(24)向上伸至座板(27)下。
其次,本实用新型中制动机构包括传动杆C(12)、平衡杆(13)、调节杆(16)和闸瓦(10),传动杆C(12)另一端铰连着一个两端带有臂形调节杆(16)的平衡杆(13),端头设有闸瓦(10)的吊杆(11)路经固定在车架(14)上的支点(25)铰接调节杆(16),闸瓦(10)的制动方向对应位置处为被制动件车轮(9)。
另外,本实用新型中制动机构中传动杆C(12)的另一端铰链着一个两端带有臀形调节杆(16)的平衡杆(13),端头设有闸瓦(10)的调节杆(16)通过铰链其上的吊杆(11)固定在车架(14)上,闸瓦(10)的制动方向对应位置处为被制动件车轮(9)。
本实用新型具有下述优点:
1.制动力大,制动效率高:将矿车缓冲器所吸收的碰撞力的一半可转化为对车轮的制动力,制动过程中制动力为一恒定值,整列车制动力大大增加,实现了快速、平稳制动,大大缩短制动距离。
2.制动自动化:无需人工操纵,不需要外接任何制动动力源,牵引机车制动则该装置动作,当列车速度降低到一定数值或停车时制动自动解除。
3.运输能力大: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快速制动,解决了现有矿山重载列车普遍因制动力不足挂车数受限问题,只在列车后部少量几节车箱中安装本实用新型就可增挂多节车箱,另外它只占车箱有效空间的十分之一,所以大大提高了运输能力。
下面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1为矿车惯性制动装置对前车轮实施制动示意图。
附图2为矿车惯性制动装置对后车轮实施制动示意图。
附图3为附图1中A向图。
附图4为附图2中B向图。
本实用新型安装在有缓冲器的车箱前部及底部,包括驱动机构、解除制动机构、锁定机构和制动机构,其特征在于:
驱动机构包括缓冲器(1)、传动杆A(2)、传动杆B(18)和滚轮(5),缓冲器(1)铰接传动杆A(2),摆杆A(6)上方的滚轮(5)固定于传动杆A(2)下方,带有上齿条(81)的传动杆B(18)的一端通过离合器(20)与传动杆A(2)连接,其装有弹簧(17)的另一端插在传动杆C(12)帽形端头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志武,未经赵志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23745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