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臭氧产生构造无效
申请号: | 98218727.0 | 申请日: | 1998-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2351422Y | 公开(公告)日: | 1999-12-01 |
发明(设计)人: | 张松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翊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13/11 | 分类号: | C01B13/11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文琦 |
地址: | 台湾省台北县***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臭氧 产生 构造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以产生臭氧的构造,其特征是直接利用耐高压电线作为介质来产生臭氧,具有使用寿命、制造成本低及工作效率佳等优点。
众所周知,臭氧(O3)的形成,原是大气中云层相互摩擦、产生高压雷击后空气电离现象的产物,而臭氧产生后在5~15秒内又会迅速还原成氧,其在还原过程中的能量,足可将周围空气或水中的细菌分子键拆解,故具有杀菌、除臭的功能。
自从人类发现臭氧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其产生的过程后,各种模拟大自然电击后空气离化现象以产生臭氧的研究,便不断地在进行中。近年来,臭氧发生器的体积更是日趋轻巧,可结合在冰箱、空调等家用电器,或配合各种装置而形成空气洁净机等,以能净化空气或处理蔬菜水果解毒(使残留在果蔬上的农药分解于水中),使之更能深入到家庭生活中,成为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
目前已知的臭氧产生构造的种类甚多,其原理均是使两电极之间设一介质,该介质可以是玻璃管、陶瓷片、石英管等绝缘材料,在施加高电压时,两电压之间即可形成电晕,并使电晕周围的空气产生离化现象,则臭氧于此产生。这些臭氧产生构造虽然原理比较简单,且申请专利获权的也不在少数,但实施时,要达到寿命长,故障率低的目标却相当不易。例如以玻璃管为介质的臭氧产生器,该玻璃管材质必须非常均匀,且厚薄完全相同,否则高压电会在玻璃管结构较为薄弱的地方产生高压集束现象而雷射贯孔,使整组臭氧产生器都不能再使用。又如以陶瓷片为介质的构造,除了上述的雷射贯孔外,另必须在非常干燥的环境下工作,否则一旦潮湿,高压电就形成导通,丧失产生电晕的条件。上述所列举的问题只是其中一部分,另外尚待解决的问题还有:结构复杂而导致制造成本居高不下、材料容易破碎、体积太大等,都是臭氧产生构造中悬宕而久而无法解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臭氧产生构造,其能解决上述已有技术的多项缺陷,并用最少的组成元件来达到最佳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主要由一管状导体、一电路基板及一(Silicone Rubber)耐高压电线所组成,其特征在于:上述管状导体以不锈钢制成管状,其中心具有一通道,两端部固定在电路基板上;上述电路基板设有第一接点及第二接点,其中第一接点导接于上述管状导体的两端部,第二接点则可供耐高压电线导接;上述耐高压电线具有内导线及外表层绝缘体,其长度略大于管状导体,其两端的一端为自由端,通过管状导体中心的通道而延伸略凸出,另一端则为导电端焊接固定于上述电路基板,并导接第二接点;在第一、二接点被施以不超过耐高压电线规定值的高电压时,耐高压电线的外表层绝缘体就形成其内导线与管状导体之间的介质,使高电压电源在耐高压电线的绝缘体外表形成电晕空间,则藉此电晕空间的空气高压离化现象,即可产生臭氧。
其中电路基板可以利用各种板状绝缘材质替代,并将管状导体的两端部及耐高压电线的导电端分别固定于该板状绝缘体后,再分别导接高压电源。
其中电路基板可以在相对于管状导体设置位置之处挖设一窗口,以利于空气流通。
其中电路基板可添设一延伸有若干间隔排列尖端的导电片,施以臭氧产生构造直流高压电时,可在尖端上产生负离子。
其中管状导体以不锈钢线呈螺旋环状层层回绕而成弹簧状。
其中管状导体以不锈钢线呈交错排列,使其的周围形成网状。
其中管状导体以不锈钢制成长管状,并在其周围设置若干通孔。
本实用新型虽然构造简单,然而其整体空间形态却是前所未有,而且在实施时具有下列优点:1.不需要复杂的推动电路,加工容易、制造成本低,而且体积大幅减小。2.利用耐高压电线表层绝缘体作为内导线与管状导体之间的介质,不怕潮湿,且放电晕平稳不跳火。3.施以耐高压电线规定值以内的高电压,在绝缘体外表形成电晕空间,除非有外力介入,否则不会产生高压集束而造成雷射贯孔,使其寿命为半永久,而且不会有容易破碎的问题。除此以外,一般的臭氧产生器的工作温度和产生臭氧的浓度成正比,例如陶瓷片式臭氧产生器的工作温度最高约40℃,产生的臭氧浓度每小时约30mg,而玻璃管式臭氧产生器的工作温度最高约80℃,产生的臭氧浓度则为每小时150mg。而本实用新型由于介质稳定,放电晕平稳不跳火,故工作效率极佳,可以在40℃的工作温度下,每小时产生150mg的臭氧。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详细介绍本实用新型。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组合完成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添设导电片的实施例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管状导体的实施例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翊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东翊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21872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