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隔离栅双极性晶体管的触发和驱动模板无效
申请号: | 98203844.5 | 申请日: | 1998-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2394381Y | 公开(公告)日: | 2000-08-30 |
发明(设计)人: | 李跃;李青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跃;李青松 |
主分类号: | H03K17/00 | 分类号: | H03K17/00 |
代理公司: | 三高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胡湘根 |
地址: | 100080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隔离 极性 晶体管 触发 驱动 模板 | ||
1、一种隔离栅双极性晶体管的触发和驱动模块,其特征在于模板的直流稳压电路ZH的输入端1,2端接于变压器TC,其输出端3端与脉宽调置电源M的4端相接,直流稳压电源ZH的输入端1,2端,,即XS1端接于变压器TC输出端,直流稳压单元ZH的输出端(3)输出+12V直流电压,且与脉宽调置电源M的4端相接,同时又接于触发信号发生单元CH输入端(9),CH的6,7,8端(即XS4端)与CPU相接,而10端与过电流记录和锁定单元G的11端相接,CH的A,B,C,D端接于母线4分别接于驱动单元T的A端(即2端),驱动单元E的B端(即21端),另一驱动单元T的C端(即21端),另一驱动单元E的D端(即33端),CH的B端又接于二极管D2的正极,D2负极接于G的13端,CH的D端又接于二极管D1正极,D1负极又接于G的12端;
驱动单元T的3,4端,(即XS2端)与I1相接,驱动单元E的18端与母线8相接,再接于电源单元M的5端,E的22端、19端各与发光二极管D3的正极和负极相接,E的23端,20端(即XS2端)接于I3;
另一个驱动单元T的24端接于母母8,再接于M的5端,而25,26端(即XS3端)接于I2,另一个驱动单元E的28端也接于母线8,再接于M的5端,而29端、30端各与发光二极管D4的正负极相接,31,32端(即XS3端)与I4相接;
锁定单元G的16端接于发光二极管D4负极,17端接发光二极管D3负极,G的14,15端(即XS4端)也与CPU相接,同时又与开关SB相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板,其特征在于模板(1)通过螺钉固定在带有镶螺母的金属底板2上,底板(2)是U型零件,两侧均有出线孔,上盖(3)是一块单面复铜板,该复铜板面向内侧与金属制成的两侧翼(4)铆接在一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跃;李青松,未经李跃;李青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203844.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