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辅助进气通道的发动机汽缸体无效
| 申请号: | 98120605.0 | 申请日: | 1998-10-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251879A | 公开(公告)日: | 2000-05-03 |
| 发明(设计)人: | 林燕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燕楠 |
| 主分类号: | F02F1/22 | 分类号: | F02F1/22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刘领弟 |
| 地址: | 台湾省高雄县***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辅助 通道 发动机 汽缸 | ||
本发明属于活塞式内燃机部件,特别是一种具有辅助进气通道的发动机汽缸体。
如图1所示,目前机动车辆用的包括汽缸体、汽缸盖及活塞的发动机汽缸,其汽缸体设有活塞室及与活塞室连通的排气通道及进气通道。其中,进气通道皆系利用汽缸体缸壁厚度以形成封闭状进气通道。即进气通道的进口与出口系呈贯穿状,而无任何辅助出气或可快速排气的槽孔。不但易因排气速度慢而影响燃油效率,而且亦造成车辆油耗及废气增多,加剧对空气污染。
此外,发动机汽缸体会造成活塞闭塞。其原因不外乎因活塞室内废气积存,致使汽缸体温度过高,且又因活塞于活塞室内往复运动摩擦而产生的高热,使活塞因高温而变形,以致如前所述形成活塞闭塞现象,导致损坏汽缸体。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提高发动机燃料效率、减少废气污染、省油及保护环境的具有辅助进气通道的发动机汽缸体。
本发明中央设有贯通的活塞室,其侧壁设有与活塞室连通的排气通道、进气通道及辅助进气通道。其外周设有复数散热肋。
其中:
辅助进气通道系利用汽缸体缸壁厚度形成的开放状通道,辅助进气通道的进口与出口之间设有与活塞室连通的长槽孔。
进气通道及辅助进气通道的进口端延设内壁与活塞室内壁衔接的环壁,并在环壁上均设复数与活塞室连通的通孔。
由于本发明中央设有贯通的活塞室,其侧壁设有与活塞室连通的排气通道、进气通道及辅助进气通道。其外周设有复数散热肋。组装时,将与曲柄枢接的活塞装入本发明的活塞室内。将汽缸盖固定安装在本发明的顶部。当发动机汽缸工作时,藉助辅助进气通道,加快气体进入活塞室及废气自排气通道排出的速度,不但可提高燃油效率及发动机功率,减少废气产生,符合环保要求,而且杜绝因废气积存而导致温度过高的现象发生,减少发生活塞与活塞室之间发生闭塞的现象,不仅可提高燃料效率、省油,而且减少废气污染、保护环境,从而达到本发明的目的。
图1、为习用的发动机汽缸体结构示意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结构示意立体图。
图4、为本发明结构示意立体图。
图5、为具有本发明的发动机汽缸部分剖视分解结构立体图。
图6、为具有本发明的发动机汽缸动作示意图。
图7、为具有本发明的发动机汽缸动作示意图。
图8、为具有本发明的发动机汽缸动作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下详细阐述。
如图2、图3、图4所示,本发明中央设有贯通的活塞室1,其侧壁设有与活塞室1连通的排气通道2、进气通道3及辅助进气通道4。进气通道3系利用本发明周壁厚度形成的封闭状通道,进气通道3的进口31与出口32呈封闭贯穿状。辅助进气通道4系利用本发明周壁厚度形成的开放状通道,辅助进气通道4的进口41与出口42之间设有与活塞室1连通的长槽孔43。本发明外周设有复数散热肋5。于本发明进气通道3及辅助进气通道4的进口31、41端延设内壁与活塞室1内壁衔接的环壁6,并在环壁6上均设复数与活塞室1连通的通孔7。
组装时,如图5所示,将与曲柄8枢接的活塞9自本发明底部装入活塞室1内。
如图6所示,将汽缸盖10固定安装在本发明的顶部。如图6、图7、图8所示,当发动机汽缸工作时,藉助同时以出口42及长槽孔43与活塞室1连通的开放状辅助进气通道4,加快气体进入活塞室1的速度,不但可提高燃油效率及发动机功率,而且减少废气产生,符合环保要求。
加快进气速度的同时,亦加快废气自排气通道2排出的速度,杜绝因废气积存而导致温度过高的现象发生。自环壁6上通孔7以气体或油对活塞9进行冷却,藉以直接降低活塞9温度,防止活塞9产生高温而变形。从而减少发生活塞9与活塞室1之间发生闭塞的现象。
本发明的一个特点是设有辅助进气通道4。辅助进气通道4的进口41与出口42之间设有与活塞室1连通的长槽孔43,具有进气快、燃烧效率高、省油及保护环境的优点。
本发明的又一特点是于其进气通道3及辅助进气通道4的进口31、41端延设内壁与活塞室1内壁衔接的环壁6,并在环壁6上均设复数与活塞室1连通的通孔7。可自环壁6上通孔7以气体或油对活塞9进行冷却,藉以降低活塞9温度,避免活塞9变形的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燕楠,未经林燕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812060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