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药物复合物的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97197115.3 | 申请日: | 1997-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1227500A | 公开(公告)日: | 1999-09-01 |
发明(设计)人: | 井上和泓;洲崎浩;池田政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第一制药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A61K47/48 | 分类号: | A61K47/48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元忠,杨丽琴 |
地址: | 日本东***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药物 复合物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多糖衍生物和抗肿瘤药等的医药化合物结合形成的药物复合物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肺癌和消化道癌等的固型癌以及白血病等的血液癌的治疗时使用的抗肿瘤药,通过静脉注射或口服等的给药途径全身性地给药之后,分布到特定的肿瘤部位,通过阻碍或者抑制癌细胞的增殖而发挥治疗效果。但是,经全身给药的抗肿瘤药,因为可以从血中迅速地被肝脏·内皮网状系统摄取,或者迅速地被从尿中排泄,有血中浓度低,向肿瘤部位的分布不充分的情况。并且,对于通常的抗肿瘤药自身来说,存在有以下问题:因其向肿瘤部位分布的选择性(肿瘤选择性)低,故抗肿瘤药广泛分布于全身的各种细胞和组织等,对于正常的细胞和组织等也产生细胞毒作用,致使呕吐、发热、或者脱发等的副作用发生率极高。因此,抗肿瘤药在追求其效果的同时亦要追求能够选择性地分布到肿瘤部位的手段的开发。
作为象这样的手段之一,提出了使用具有羧基的多糖衍生物作为药物载体,在该多糖衍生物上结合抗肿瘤药,延迟抗肿瘤药从血中消除的同时,提高向癌组织分布的靶向性的方法。例如,在国际专利W094/19376号中,公开了一种药物复合物,它是在具有羧基的多糖的羧基上结合上肽链(氨基酸数目1~8),然后进一步通过这个肽链再结合阿霉素、道诺红霉素、丝裂霉素C、或者博来霉素等形成药物复合物。另外,在日本特开平7-84481号中公开了在被羧甲基化的甘露醇葡聚糖衍生物上,通过席夫碱或酰胺键导入了上述抗肿瘤药的药物复合物。这些药物复合物与不结合药物传递载体的抗肿瘤药自身相比,具有优异的抗肿瘤效果,同时毒性和副作用减轻。
另外,对于与使用多元醇化多糖衍生物作为药物传递载体的药物复合物有关的技术来说,有“关于多糖-肽-阿霉素复合物的研究·多糖衍生物的血中稳定性和抗肿瘤效果的关系”(第10次日本DDS学会讲演要旨集,279,1994);“关于多糖-肽-阿霉素复合物的研究·体内动力学和抗肿瘤效果”(第9次日本药物动态学会年会讲演要旨集,292,1994);第19次研究开发动向研讨会(医药品机构举办)要旨集,D-9,1995;以及“关于通过多糖载体向肿瘤传递药物的研究”(第12次胶体·界面技术讨论会,日本化学会,讲演要旨集,51,1995)等。
以前,这些的药物复合物,可以将羧甲基プルラン、羧甲基葡聚糖等的含有羧基的多糖衍生物制成钠盐后,让该多糖衍生物的羧基和抗肿瘤药的氨基(或者与抗肿瘤药结合着的肽链的N末端氨基)通过酰胺键结合来制造。因为多糖衍生物的钠盐在有机溶剂中几乎不溶解,要进行此反应,可采用将多糖衍生物的钠盐配制成水或含水的水性有机溶剂的溶液之后,在此溶液中使缩合剂和盐酸盐等形式的抗肿瘤药(或者具有肽链的抗肿瘤药)溶解的方法。
但是,因为在此反应中,脱水缩合反应在含有水的溶剂中进行,产物要得到高收率是不可能的。作为反应原料使用的抗肿瘤药等一般是高价格的物品,从制造成本的观点应寻求能高效率地制造上述药物复合物的方法。另外,在日本特开平6-87746号记载的,作为抗肿瘤药有效的化合物,因为在分子中有内酯环存在,对此将以肽式键合着的化合物进行上述的反应时,在碱及水的存在下内酯环开环,生成的羧基同与抗肿瘤药结合着的肽链的N末端氨基反应,使产物的收率显著地降低,并且得不到均一的药物复合物。为此,应寻求能够避免内酯环开环的化合物生成的反应方法。
发明概述
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高效率的,将抗肿瘤药及抗炎药等的有效成分,制造成对于肿瘤部位等能够具有靶向性的药物复合物的方法。更具体地说,是让具有羧基的多糖衍生物和抗肿瘤药等的医药化合物或结合了医药化合物的低聚肽等的间隔基进行高效率的反应,提供能够大量并且廉价的制造药物复合物的方法。
本发明者们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结果发现:具有羧基的多糖衍生物同医药化合物或者结合了医药化合物的间隔基进行反应,使用有机胺的盐代替以前使用的多糖衍生物的钠盐时,多糖衍生物的盐可基本上在非水溶剂中高浓度地溶解,使多糖衍生物同医药化合物或者结合了医药化合物的间隔基的反应能够以很高的收率进行,并且能够使副产物等降低。本发明是基于以上的发现而完成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第一制药株式会社,未经第一制药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19711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