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汽车后部碰撞时阻止物件抛甩至客厢的安全网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97181648.4 | 申请日: | 1997-12-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684C | 公开(公告)日: | 2003-02-05 |
| 发明(设计)人: | E·阿蒙特;H·瑟尔;H·瓦尔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鲍梅斯特及奥斯特勒股份有限两合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R21/06 | 分类号: | B60R21/06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崔幼平 |
| 地址: | 联邦德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汽车 后部 碰撞 阻止 物件 抛甩至客厢 安全网 装置 | ||
1.一种用于当汽车发生后部碰撞时阻止物件抛甩至客厢的安全网装置,这种装置具有:
一个外壳(11),外壳上有一个平行于外壳(11)的长度而延伸的出口槽(18);
一个可旋转的安装外壳(11)里的轴承中的卷绕轴(13);
一个安全网(12),它具有两个相隔一定距离的棱边,其中一个棱边固定在卷绕轴(13)上,另一个棱边则与拉杆(21)连接,安全网通过出口槽(18),并由使用者至少使其处于一个拉出位置上,在此位置上安全网从外壳(11)里被拉出了一个预先规定的拉出长度;
还有一个为卷绕轴(13)配置的驱动装置(14),以便使卷绕轴(13)在将安全网(12)卷绕上去的方向上预张紧因而产生一个安全网(12)的回弹力;
还有一个装有车辆上的拉杆(21)的固定槽(24);
至少还有一个止动装置(25),它用于在安全网(12)的拉出位置上起作用,并在拉出位置上至少承受驱动装置(14)的一部分回弹力。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网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有一个拉出位置对应于安全网(12)的一部分长度在这个位置上,这安全网只是被拉出了其整个可能拉出长度的一段。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网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有一个拉出位置对应于安全网(12)一个拉出长度,在这个位置上,安全网(12)只是被拉出了其几乎整个可能的拉出长度。
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网装置,其特征在于,止动装置(25)的设计结构应使其完全接受回弹力。
5.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网装置,其特征在于,止动装置(25)有两种状态,一种状态时它承受这回弹力;第二种状态时它不承受这回弹力。
6.按权利要求5所述的安全网装置,其特征在于,止动装置配有一个释放装置(71,81,114,121),这种释放装置用来使止动装置(25)以第一种状态转移到第二种状态。
7.按权利要求6所述的安全网装置,其特征在于,释放装置(71)由一个限时元件(71)形成。
8.按权利要求6所述的安全网装置,其特征在于,释放装置(114)是用于手动操作。
9.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网装置,其特征在于,止动装置(25)用来给使用者一个信号;安全网(12)已被拉出足够长,足以使拉杆(21)吊挂入固定槽(24)里了。
10.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网装置,其特征在于,止动装置(25)用来防止安全网(12)被拉出得超过预先规定的拉出长度。
11.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网装置,其特征在于,止动装置(25)作用在拉杆(21)上。
1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网装置,其特征在于,止动装置(25)作用在卷绕轴(13)上。
1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网装置,其特征在于,止动装置(25)作用在安全网(12)上。
1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网装置,其特征在于,止动装置(25)具有摩擦连接的,共同作用的,其作用可以克服的止动件(45,46,86,113),它们的设计结构应使其不阻碍安全网(12)额外拉出超过相应的拉出长度,在此种长度时安全网(12)已被拉出充分长,足以使拉杆(21)吊挂到固定槽(24)里。
15.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网装置,其特征在于,止动装置(25)具有形状配合共同作用的定位机构(26,27;86,113),其结构设计应使它能阻止安全网(12)继续拉出超过某个长度,在此种长度时已被拉出的安全网(12)足够可以使拉杆(21)吊挂在固定槽(24)里了。
16.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网装置,其特征在于,属于止动装置(25)的至少有一个与安全网(12)可以间接或直接地连接的可运动止动件(42,86)和装在外壳(11)上的固定的止动件(41,56,72)。
17.按权利要求16所述的安全网装置,其特征在于,设在安全网(12)上的止动件(42)是由一个平行的并与拉杆(21)有一间距的固定在安全网(12)上的杆(43)构成,在其两端(42)中至少有一端伸出侧面超过了安全网(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鲍梅斯特及奥斯特勒股份有限两合公司,未经鲍梅斯特及奥斯特勒股份有限两合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181648.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独立前悬挂系统
- 下一篇:大环金属配合物羧酸,其用途及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