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玉米粗淀粉制糖并进行谷氨酸发酵生产工艺无效
| 申请号: | 97121661.4 | 申请日: | 1997-11-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433C | 公开(公告)日: | 2001-06-20 |
| 发明(设计)人: | 李怀清;高君;王国民;解超平;华祖尧;任玉洲;袁启发;潘守前;霍东升;王维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莲花味之素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12P13/14 | 分类号: | C12P13/14;C12P13/1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汇泽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赵军 |
| 地址: | 46620***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玉米 淀粉 制糖 进行 谷氨酸 发酵 生产工艺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玉米生产葡萄糖并以此为培养基进行微生物发酵的生产工艺,特别是指用玉米粗淀粉制糖并以此配制培养基采用生物素亚适量法进行谷氨酸发酵生产工艺。
目前利用玉米生产葡萄糖并以此配制培养基采用生物素亚适量工艺进行谷氨酸发酵的工艺流程及生产技术指标如下:
1、生产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2、生产技术指标情况:
1)、淀粉收率65%左右(相对于玉米)
2)、粉糖转化率90%左右(相对商品淀粉)
3)、从上两项指标推出玉米到糖的转化率58.5%
3)、黄粉(又叫玉米蛋白粉)收率6%左右(相对于玉米)
4)、玉米皮收率8%左右(相对于玉米)
5)、糖酸转化率52%左右
6)、提取收率90%左右
综上所述,现有工艺的缺点为:玉米经破碎去胚芽针磨磨细后,需经三级分离才可进行液化、糖化,工艺路线长,设备复杂,维修费用大,糖收率低,制糖成本高,且排污量大,增大水处理费用。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将浸泡好的玉米经破碎去胚芽针磨磨细后,直接进行液化、糖化得到合格的葡萄糖液,并以此糖液配制培养基,采用生物素亚适量法进行谷氨酸发酵的生产工艺。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提供的用玉米粗淀粉制糖并以此糖液配制培养基采用生物素亚适量法进行谷氨酸发酵的生产工艺经过以下步骤:
1、净化玉米;
2、玉米浸泡65~72小时,浸泡温度60~65℃;
3、破碎分离胚芽;
4、经针磨将破碎后去除胚芽的料液磨细;
5、将针磨下来的料液收集到相应的贮罐中;
6、调浆:在调浆罐中根据需要的糖含量将料液的浓度调整到适当的波美度,加碱调PH值至6.0~6.5之间后,加入CaCl2和淀粉酶(2万单位)进行液化,加入量分别为0.1~0.5%和0.65~1.2‰(相对86%商品淀粉);
7、液化:一次喷射液化温度95~105℃,二次喷射液化温度125~140℃;
8、糖化:调PH值至4.2~4.4,加糖化酶(10万单位),加入量为1.5~2.5‰(相对86%商品淀粉),糖化温度60±1℃;
9、过滤得到合格的成品葡萄糖液;
10、用此葡萄糖液,另加入适量的K+、PO3-4、Mg2+,配制培养基,进行谷氨酸的亚适量发酵;
11、等电离交提取谷氨酸。
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及生产技术指标情况如下:
1、生产工艺流程如图2所示:
2、生产技术指标情况:
1)、玉米到糖的收率70%左右(相对于玉米)
2)、黄粉(又叫玉米蛋白粉)收率11%左右(相对于玉米)
3)、玉米皮收率3%左右(相对于玉米)
4)、糖酸转化率52%左右
5)、提取收率90%左右
效益分析如下:
1.玉米至糖的效益:
即用原工艺一吨玉米制成糖的利润是:1754.9-1649.9=105元(其中:1754.9为产值,1649.9为成本);
用新工艺一吨玉米制成糖的利润是:2125.5-1633.65=491.85(其中:2125.5为产值,1633.65为成本);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同样加工一吨玉米用新工艺比原工艺多实现利润:491.85-105=386.95元。
总体效益:莲花味精企业集团发酵容积5800立方米,全月平均生产麸酸6380吨,应消耗纯糖约14036吨,需玉米24922吨,按以上推算,新互艺比原工艺使用一吨玉米可增加效益386.95元,那么全月全集团多增效益964.4万元,全年全集团多增效益1.16亿元。若全国味精产量按年产40万吨计算,则每年可多增效益5.14亿元。节约玉米37万吨。
2.发酵培养基不再另添生物素,其它营养辅料可以减少,合计吨谷氨酸可以降低成本20元,则整个集团年可多增加效益153万元。
3.因工艺路线简单,还节省大量的电力和污水处理费用及设备维修费用。
本发明的优点如下:
①、浸泡好的玉米经破碎去胚芽针磨磨细后直接进行液化、糖化,简化了玉米到葡萄糖的生产工艺,使电力和维修费用大大下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莲花味之素有限公司,未经河南莲花味之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12166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头戴式耳机话筒组磁屏蔽动圈话筒
- 下一篇:一种电光源行业用无酒精点焊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