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有秧苗栽植装置的插秧机无效
| 申请号: | 97105490.8 | 申请日: | 1997-06-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156C | 公开(公告)日: | 2001-12-19 |
| 发明(设计)人: | 久保守;牧原邦充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久保田 |
| 主分类号: | A01C11/02 | 分类号: | A01C11/02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郭洪新,杨松龄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带有 秧苗 栽植 装置 插秧机 | ||
1、一种带有秧苗栽植装置(3)的插秧机,其中,秧苗栽植装置(3)的进给箱(10)由接受来自行走机体(1)动力的输入轴(16),横向进给轴(17),将来自输入轴的动力变速并传至横向进给轴(17)的横进给变速机构(c)以及将来自输入轴(16)的动力传至栽植传动箱(18)的输出轴(19,150a)构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横进给轴(17)上支承着接受来自输入轴(16)动力并驱动回转的驱动体(24),与此驱动体(24)连动的从动体(21)与此输入轴(16)可相对转动地装配于输入轴(16)的一端;
所述从动体(21)的轴部(21A)伸出于进给箱(10)的外部,驱动秧苗纵进给机构(41)用的纵进给轴(39)可连接于此突伸轴部(21a)上。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体(21)的轴部(21A)为筒状轴,此轴部(21A)的一端可相对转动地嵌入所述输入轴(16),同时,此轴部(21A)的另一端可成一体转动地嵌入所述纵进给轴(39)。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插秧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从动体(21)的轴部(21A)的内部空间设有将输入轴(16)与纵进给轴(39)隔开的遮挡部件(40)。
4、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插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横进给轴(17)与所述从动体(21)的轴部(21A)从所述进给箱(10)处朝相互相反的方向伸出。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横进给变速机构(C)由可相对转动地装配于所述输入轴(16)上的驱动齿轮(28、29、30、31),可与其成一体转动地装配于所述横进给轴(17)上并与驱动齿轮(28、29、30、31)啮合的从动齿轮(32、33、34、35)以及变速操作机构(Si)构成;
所述变速操作机构(Si)由位于各驱动齿轮上的多个接合槽(28a、29a、30a、31a),位于输入轴(16)上的键槽(16a),在与键槽(16a)相配合状态下可滑动同时只能与所述多个接合槽(28a、29a、30a、31a)中任一相接合的换挡键(37)以及沿输入轴(16)滑动换挡键(37)的拨叉(36)构成。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插秧机,其特征在于,从行走机体(1)的前后方向看,所述拨叉(36)的位移路径(L)设定在与输入轴(16)相啮合的驱动伞齿轮(47)的回转轨迹内。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秧机,其特征在于,输入轴(16)与输出轴(19、150a)可用链条传动连接。
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插秧机,其特征在于,左右延伸的栽植框架(F)支撑着进给箱(10)与多个栽植传动箱(18),
进给箱10的输出轴(150a)与所述多个栽植传动箱(18)内最靠近所述进给箱(10)位置处的中心栽植传动箱(118)的输入轴(150b)形成一连成一体的公用轴(150),同时,此公用轴(150)可插拨入所述进给箱(10)或所述中心栽植传动箱(118)内。
9、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秧机,其特征在于,还具有包含测力浮板(58A)的多个整地浮板(58),可上下调节此测力浮板(58A)各支点的栽植深度调节杆(70),以及检测测力浮板(58A)围绕支点的上下摆动变位的变位检测机构;
此变位检测机构上设有可上下移动地支承于秧苗栽植装置(3)的固定部分的可动托架(77c),通过可动托架(77c)与栽植深度调节杆(70)的连动连接,此可动托架(77c)可与所述测力浮板(58A)的上下变位相一致地上下动作;
将所述栽植深度调节杆(70)保持在任意操作位置上的导杆(75)上装有可上下移动地支承着所述可动托架(77c)的连杆机构(77)的基部支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久保田,未经株式会社久保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105490.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表带扣环
- 下一篇:去氧环缩肽及其防治体内寄生虫的用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