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硫酸盐法间歇连续蒸煮工艺及设备无效
| 申请号: | 97104622.0 | 申请日: | 1997-04-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95727A | 公开(公告)日: | 1998-10-14 |
| 发明(设计)人: | 王永镇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永镇 |
| 主分类号: | D21C3/04 | 分类号: | D21C3/04 |
| 代理公司: | 辽宁科技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郭元艺 |
| 地址: | 161202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硫酸盐 间歇 连续 工艺 设备 | ||
1.一种硫酸盐法间歇连续蒸煮工艺,其特征在于:将木片仓中的木片送入蒸煮锅A(1)进行碱浸液装锅,高压碱液罐(12)140℃~145℃的碱液经气动阀K44(81)徐缓压入黑连续管(73)再经气动阀K38(74)与先进入的黑液混合为碱浸液,在液浸装锅过程中控制碱浸温75℃~80℃;液浸装锅后,同时进行高温高压液浸,控制碱浸温115℃~120℃,液浸升压由蒸煮锅B(2)蒸煮终期抽液后,锅内补液,过剩压缩空气经蒸煮锅B(2)气动阀K14(49)压入小放气连续管(91),再经气动阀K13(48)进入蒸煮锅A(1)进行高压液浸升压,控制浸压0.5~0.8Mpa,不足补加压缩空气连续管(84)的压缩空气;由蒸煮锅B(2)蒸煮终期抽出的热黑液经循环泵B(8)、加热器B(5)、气动阀K23(58)进入热回收连续管(88),同时通入过热蒸汽形成高温热黑液,再经气动阀K27(62)进入加热器C(6)的侧面入口端给蒸煮碱液间接加热,同时泵送高压碱液罐(12)的高温碱液,控制蒸煮最高温度170℃,同时高温热黑液经气动阀K34(69)进入加热器(13)的侧面入口端给碱液间接加热,控制碱温140℃~145℃;热交换后热黑液通过热回收连续管A(87)进入热交换器(15)给碱液槽(18)的碱液间接加热,温度控制在85℃~90℃,热交换后的黑液流入碱回收蒸发黑液槽(97);蒸煮锅B(2)冷喷放过程中,锅内浆料、黑液和补液温度控制100℃以下,它们经喷放管线和压缩空气连续切向喷入喷放锅(1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硫酸盐法间歇连续蒸煮工艺所需设备,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蒸煮锅A(1)、蒸煮锅B(2)、蒸煮锅C(3)、加热器A(4)、加热器B(5)、加热器C(6)、循环泵A(7)、循环泵B(8)、循环泵C(9)、喷放锅(10)、高压碱液罐(12)、加热器(13)、循环泵(14)、热交换器(15)、高压碱液泵(16)、倒碱液泵(17)、碱液槽(18)、碱液泵(19)、黑液槽(20)、高压黑液泵(21)、污水泵(22)、污水槽(23)、碱回收蒸发黑液槽(97);端部位于蒸煮锅A(1)、蒸煮锅B(2)、蒸煮锅C(3)的锥体上部的中循环管各自分别通过循环泵A(7)、循环泵B(8)、循环泵C(9)与加热器A(4)、加热器B(5)、加热器C(6)的下部入口端连通;高压碱液罐(12)的下部出口端通过循环泵(14)与加热器(13)的入口端连通;加热器A(4)、加热器B(5)、加热器C(6)的上部出口端各自分别通过气动阀K22(57)、气动阀K23(58)、气动阀K24(59)与热回收连续管(88)连通;加热器(13)的上部出口端与上循环管连通;蒸煮锅A(1)、蒸煮锅B(2)、蒸煮锅C(3)的下循环口各自分别通过[气动阀K7(39)、气动阀K10(45)]、[气动阀K8(40)、气动阀K11(46)]、[气动阀K9(41)、气动阀K12(47)]与循环泵A(7)、循环泵B(8)、循环泵C(9)的入口端及加热器A(4)、加热器B(5)、加热器C(6)的出口端连通;蒸煮锅A(1)、蒸煮锅B(2)、蒸煮锅C(3)的锅口各自分别通过[气动阀K16(51)、气动阀K13(48)、气动阀K19(54)]、[气动阀K17(52)、气动阀K14(49)、气动阀K20(55)]、[气动阀K18(53)、气动阀K15(50)、气动阀K21(56)]与压缩空气连续管(84)、小放气连续管(91)、蒸汽管(85、86)连通;所述高压碱液罐(12)罐口经气动阀K36(71)与小放气连续管(91)连通;蒸煮锅A(1)、蒸煮锅B(2)、蒸煮锅C(3)的上球部各自分别通过气动阀K1(24)、气动阀K2(25)、气动阀K3(26)与加热器A(4)、加热器B(5)、加热器C(6)的上部出口端连通;高压黑液泵(21)的出口端经气动阀K37(72)分别通过气动阀K38(74)、气动阀K39(75)、气动阀K40(76)与循环泵A(7)、循环泵B(8)、循环泵C(9)的入口端连通;所述高压黑液泵(21)的入口端经气动阀K45(82)、气动阀K46(83)分别与黑液槽(20)、污水槽(23)的出口端连通;连接污水槽(23)的污水泵(22),其出口端与喷放锅(10)上部的喷淋器(11)连通,所述喷淋器的出口端与污水槽(23)的上部入口端连通;高压碱液罐(12)的出口端经高压碱液泵(16)与碱液连续管(77)连通,所述碱液连续管(77)经气动阀K41(78)、气动阀K42(79)、气动阀K43(80)分别与中循环管A(27)、中循环管B(28)、中循环管C(29)连通;碱液槽(18)的出口端经气动阀K51(96)、倒碱液泵(17)与高压碱液罐(12)上部连通;碱液槽(18)的出口端通过碱液泵(19)与热交换器(15)的侧面入口端连通,所述热交换器(15)上部出口端与碱液槽(18)的上部入口端连通;蒸煮锅A(1)、蒸煮锅B(2)、蒸煮锅C(3)的中循环管A(27)、中循环管B(28)、中循环管C(29)各自分别通过气动阀K4(33)、气动阀K5(34)、气动阀K6(35)与循环泵A(7)、循环泵B(8)、循环泵C(9)的入口端连通;加热器A(4)、加热器B(5)、加热器C(6)、加热器(13)的侧面入口端各自分别通过气动阀K25(60)、气动阀K26(61)、气动阀K27(62)、气动阀K34(69)与热回收连续管(88)连通,其侧面出口端各自分别通过气动阀K28(63)、气动阀K29(64)、气动阀K30(65)、气动阀K35(70)与热回收连续管A(87)连通;热交换器(15)的横向出口端与碱回收蒸发黑液槽(97)上部入口端连通;加热器A(4)、加热器B(5)、加热器C(6)下部入口端分别并接气动阀K31(66)、气动阀K32(67)、气动阀K33(68);蒸煮锅A(1)蒸煮锅B(2)、蒸煮锅C(3)的喷放浆口各自分别通过气动阀K48(93)、气动阀K49、(94)、气动阀K50(95)经喷放连续管(92)与喷放锅(10)切向连通,喷淋器(11)与所述喷放锅(10)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永镇,未经王永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7104622.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清水蜗牛罐头加工工艺
- 下一篇:护书套广告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