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机车用触媒转化器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96222261.5 | 申请日: | 1996-11-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298348Y | 公开(公告)日: | 1998-11-25 |
| 发明(设计)人: | 连城壁;孙德铨 | 申请(专利权)人: | 连城壁;孙德铨 |
| 主分类号: | F01N3/24 | 分类号: | F01N3/24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东亚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罗习群 |
| 地址: | 台湾省基隆***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机车 触媒 转化 装置 | ||
一种机车用触媒转化器装置,属环境保护技术领域。
台湾地区有关机动车排放废气的法规规定,一氧化碳(CO)的排放量不得超过4.5公克/公里,而碳氢化合物(HC)加上氮氧化合物(NOX)的排放量不得超过3公克/公里,这样,使得市场上几乎所有的机动车都必须装上触媒转化器(Catalytic Convertor);传统的触媒转化器装置如附图1所示,引擎1所排放的废气经引擎废气出口2及排气管3进入减音器后端排出,该触媒转化器的构造如附图2所示,触媒转化器21由核心元件22及金属外壳23构成,核心触媒元件22通常含一个金属薄片卷成的或陶磁挤压成型的蜂巢状担体(Honeycomb Support),其上镀有氧化铝、白金、钯、铑及其他促进剂等。
传统的触媒转化器装置缺点是:
1,触媒转化器装置远离引擎废气出口,废气温度在未到达触媒转化器前已散去部份热量,以排气50cc机动车在怠速时为例,实测引擎废气出口温度约200℃,到达触媒转化器入口处只剩下130℃,其他不同转速及不同机种热损失情形都类似。
2,由于触媒转化器系焊接于排气管或减音管内,其直径及体积受到了限制,若不增加直径而增加触媒转化器长度,则会增加废气通过触媒转化器之压降损失,造成引擎背压而导致引擎操作不良夫去马力。
3,废气中所含O2太少而使HC及CO转化率降低,这是因为引擎化油器之空气/油料混合比例过低所致。
4,由于触媒转化器系焊接于排气管或减音管内,当其损坏时,无法单独更换,必须连同排气管或减音器一同拆除。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其触媒转化器装设于邻近引擎废气出口处的机车用触媒转化器装置,并且该装置是可拆卸式的具有二次空气导入系统,以增加废气流的氧气,提高转化率。
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包括触媒转化器和一个二次空气导入系统,触媒转化器由一具有触媒活性之核心元件及一金属外壳构成,触媒转化器连接于排气系统之位置为触媒转化器之废气入口端距离引擎废气出口至少三公分,至多二十公分,触媒转化器与前后排气管的连接方式为非焊接方式,因而拆卸方便,加上二次空气导入系统及其温度回馈控制电路,大大提高了废气的转化率。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触媒转化器的直径可大于排气管或减音器的口径,从而提高了转化效率,由于本实用新型的触媒转化器安装于极靠近引擎废气出口处,对提高转化效率也极有利;由于本实用新型的触媒转化器与排气管的连接采用非焊接方式,故触媒转化器可单独拆卸,更换方便;由于采用了二次空气导入系统,增加了废气流的氧气,更提高了转化效率。
本实用新型有如下附图,并对附图作简要说明:
附图1是常见的机动车用触媒转化器安装示意图。
附图2是常见的触媒转化器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触媒转化器安装示意图。
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触媒转化器直径与减音器口径之间关系的示意图。
附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触媒转化器与前后排气管之间不同的机械连接方式示意图(A、B、C、D四个示图)。
附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触媒转化器安装有二次空气导入系统的示意图(图中有A、B、C三个示图)。
附图7是在电瓶与空气泵浦之间连接一个可变电压控制器的示意图。
附图8是温度回馈控制电路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及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请参阅附图3,本实用新型的触媒转化器51安装于极靠近引擎废气出口处52,其最佳位置为触媒转化器前端(即废气进入触媒转化器之处)与引擎废气出口处之距离d至少三公分,至多二十公分,若此距离长于二十公分,则造成废气热损失及低转化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连城壁;孙德铨,未经连城壁;孙德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22226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生物质热转换气化烘干装置
- 下一篇:带可溶线的激光防伪标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