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耳鼻双用除垢器无效
| 申请号: | 96210527.9 | 申请日: | 1996-06-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265809Y | 公开(公告)日: | 1997-10-29 |
| 发明(设计)人: | 林燕郎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燕郎 |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黄依文 |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耳鼻双用 除垢 | ||
1.一种耳鼻双用除垢器,包括除垢器本体及依序组接在本体前端的组接头、连接管、吸取头等构造,其特征在于:
除垢器本体内部组置设一马达,该马达的转轴朝前伸设于本体前端的容置槽中,并有一叶片组装在马达的转轴上,且于叶片与马达间的本体周面开设有系列排风孔,
组接头以后侧端的环伸片组接于本体前端,且其轴心处形成一前后贯通的流道,并在组接头肉厚处形成有一连通流道的积槽,该积槽底面开口处形成一盖板槽,以供封盖板卡制盖合,
软质连接管的两端分别套接在组接头前端及吸取头后端的伸套端,
吸取头后端形成伸套端,并于前端套设一软质端套,
如此,利用依序组接在除垢器本体的组接头、连接管及吸取头,配合组设在本体的控制开关,使得马达带动叶片旋转产生的吸力,可以将鼻涕或耳垢由端套吸入,经吸取头、连接管及组接头的流道,再集收于组接头的积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鼻双用除垢器,其特征在于:在除垢器本体的马达后侧形成有一电池槽,并有一电池槽盖封盖于本体后侧端面的电池槽开口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鼻双用除垢器,其特征在于:除垢器本体设有一控制马达启闭的启闭开关,以及一调整马达转速的调速开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鼻双用除垢器,其特征在于:除垢器本体后侧端面形成有多数条状的散热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鼻双用除垢器,其特征在于:组接头的流道后端向内一体衍伸环卡缘,以滤片卡制定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鼻双用除垢器,其特征在于:组接头的盖板槽前端及两侧内壁分别形成卡缝及滑沟,而封盖板前端及两侧分别相对伸设衍卡缘及肋条,以利用衍卡缘与卡缝及肋条与滑沟的卡制配合,使封盖板可以密合封盖于积槽的开口处。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耳鼻双用除垢器,其特征在于:组接头的盖板槽后侧滑设有一卡制片,该卡制片可以与封盖板内面衍伸的挡片相对卡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鼻双用除垢器,其特征在于:组接头后侧以阶梯状落差一体衍伸一圈环伸片,该环伸片适当处以ㄈ形开缝形成弹卡片,并在弹卡片表面形成有凸粒,而配合于弹卡片的凸粒,除垢器本体前端容置槽位置的周面相对贯设有卡扣孔。
9.根据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耳鼻双用除垢器,其特征在于:在组接头后侧的环伸片再以阶梯状落差一体衍伸一圈集风环面,该集风环面的内径略大于叶片的直径,且适围覆于叶片周边。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鼻双用除垢器,其特征在于:在组接头前端形成一道环卡槽,以供端套以束口的环肋与环卡槽相对卡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燕郎,未经林燕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210527.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