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提高油田和气田生产用化学药品的效率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96192664.3 | 申请日: | 1996-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362C | 公开(公告)日: | 2002-03-06 |
发明(设计)人: | R·G·查普曼;I·R·科林斯;S·P·固文;A·R·卢思;N·J·斯特瓦尔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英国石油化学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37/06 | 分类号: | E21B37/06;E21B41/02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卢新华,谭明胜 |
地址: | 英国英***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提高 油田 气田 生产 化学药品 效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油田化学药品,特别是油田生产用化学药品及其应用。
众所周知,在从油井采油过程中要采用若干类型的化学药品,以增加油井采油量。在US-A-3481870中公开了这样一种方法,即披露了在油井泵、套管或管路中,用筛网或衬垫从采油层面脱出有机沉淀物,如石蜡、蜡物及沥青或沥青状物等物质的方法或组合物。所用组合物包括甘醇醚类,如异丁基三甘醇醚,一种乙氧化丁基酚、异丙醇及水。但是没有公开有关采油井遇到的无机沉淀物,如结垢,也没有公开可以抑制结垢生成的方法。
在已知的油田化学药品中有防垢剂,它是用于采油井阻止岩层及/或采油管线的井眼及表面结垢。结垢不仅引起对岩层孔尺寸的限制(也被称为“岩层事故”),从而降低油及/或气的采收率,而且在表面处理时还会堵塞管形及管道设备。为克服这一点,要对采油井进行所谓“封井”处理,将一种含有防垢剂的水溶液组合物注入该采油井中,通常还要在压力下将它挤注进入岩层并保留在该处。注入的组合物吸附在岩石表面上,慢慢地渗漏入采出水中阻止结垢的形成,从而维持岩层中油进入口;这种“封井”处理需要定期进行,如要维持高采收率,至少每年进行一次或多次,从而造成“停工”停产。这样一年里总产量会下降,这不但与结垢累积程度的减产有关,而且与停工进行封井/挤注作业次数有关。
我们为此发现了提高生产用化学药品效能的手段和方法,特别是对于防垢剂,从而减少了所须挤注/封井的次数,提高了采收率。此外,我们还发现了存储及运送稳定的制剂。
因此,本发明是一种提高生产用化学药品效率的方法,通过减少所需挤注及封井作业次数和抑制油井结垢来提高油井生产率,所述方法包括在压力下向藏油岩层注入一种水可混溶的制剂,该制剂包含:
(a)、一种水可混溶的为烷基三甘醇醚的表面活性剂,和
(b)、至少一种水可混溶的包含一种防垢剂的油田或气田生产用化学药品,并将该制剂保留在所述的岩层里一段时间,以完成所述封井作业,从而使该制剂的成分能被藏油岩层吸附和起到防垢的作用;所述制剂各成分以一种预配制的单一组合物方式引入岩层,或者各个成分同时引入岩层或者按照先后顺序将各个成分引入岩层。
烷基三甘醇醚中的烷基可以是直链的或分支链的,以含3-6个碳原子的为宜,优选为3-5个碳原子。更优选的是烷基中有4个碳原子的烷基三甘油醇醚,尤其是正丁基三甘油醇醚(也称为三甘醇单正丁醚)。
在注入岩层的制剂是预配制组合物时,该制剂以含一定比例的双组分的均匀水溶液为宜,以便保持该制剂的均匀性。
因此,按照特定的优选实施方案,本发明涉及一种均匀水溶液的制剂,水溶液介质含有:(a)、至少一种含有数量为1-20重量%正丁基三甘醇醚的表面活性剂及(b)、至少一种数量为1-25重量%的油田或气田生产用化学药品。
另一方面,本发明是一种向含油及/或含气岩层中引入一种包括防垢剂的油田或气田生产用化学药品及一种表面活性剂的均匀制剂的方法,此方法包括将此均匀制剂送至采油井下,然后进入岩层。
本发明还提供了本发明制剂的用法,特别是借助其延长岩层中化学药品的保留时间,提高岩层中油田或气田生产用化学药品包括一种防垢剂的效能。
这里及说明书全文中所用的术语“均匀制剂”指的是该制剂属于单一相系统。也就是说,各组分本身是均匀的,并在顺序或同时注入岩层时是可水混溶的,而且在以预配制的组合物方式引入岩层时也是均匀的。
显然,在制剂的成分被同时但又分别,或顺序地引入时,它不是以预配制单组合物方式引入的,因此制剂是均匀的这个概念不适用。但是,此刻优选的是所用各成分本身是均匀的,并是可水混溶的。制剂的pH以0.1-6.0为宜,而且只有在使用这种预配制的组合物时,作为整体才有意义。组分b的pH优选地是按规定加以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英国石油化学品有限公司,未经英国石油化学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19266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