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生物法蚕蛹脱臭技术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96116818.8 申请日: 1996-01-17
公开(公告)号: CN1142331A 公开(公告)日: 1997-02-12
发明(设计)人: 谢家坤;李德芳;乔明珩 申请(专利权)人: 江苏省食品发酵研究所
主分类号: A23L1/48 分类号: A23L1/48;A23L1/015;C12S3/00
代理公司: 江苏省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沈根水
地址: 210024 ***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微生物 蚕蛹 脱臭 技术
【说明书】:

发明提出的是一种微生物法蚕蛹脱臭技术,属于食品工业中的蚕蛹深加工技术领域。

蚕蛹是缫丝厂的主要付产品,蚕蛹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油脂,且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利用价值,但蚕蛹有腥臭味,须经脱腥臭后才能有独特风味和口感,使之得到广泛利用。目前蚕蛹蛋白的脱腥臭方法有:酸碱处理法,即利用酒精、丙酮等对蚕蛹脱脂后真空干燥制备脱臭蚕蛹粉;有机溶剂法,即用有机溶剂沉淀蛹浆中的蛋白质,达到除臭目的;物理脱臭法,即在蚕蛹研磨时去除肠子进行初步除腥臭,经酶解生成蚕蛹蛋白液后,再加活性炭、桔皮等进一步除腥臭;上述技术方法,复杂、成本高。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的存在的缺陷,提出一种简便可行的蚕蛹脱臭新技术。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采用微生物法直接将菌种加入蚕蛹中经发酵后制成脱臭蚕蛹粉,无需先经脱脂或有机溶剂的处理,并可由此法制造脱臭蚕蛹粉,分离制造脱臭蚕蛹蛋白和脱臭蚕蛹油。工艺:取适量新鲜蚕蛹或蚕蛹粉,经粉碎、配料、灭菌,冷却后接种微生物菌株(根霉、格蓝氏阳性杆菌和芽孢杆菌)进行浅盘固体发酵培养。具体是将接种好的物料放在带盖水浴锅内发酵培养,既能保持一定温度、湿度,又能满足培养条件的要求。水浴锅内有金属网架,架子上先放纱布,后放培养基接种培养,物料厚度一般为2-3厘米,太厚则易造成中间发酵不充分,菌丝不能很好生长,易产生“夹生”现象。温度控制在35-40℃,发醇培养时出现温度高所需发酵时间短,但水份蒸发快,湿度较难控制。温度低生长慢,易造成杂菌污染。在35-40℃条件下,随着固体发醇时间的延长,固体培养基的品温也随之变化,到了发酵盛期,物料表面布满白色菌丝,同时品温上升有时高达50℃,此时要将品温控制在40℃以下进行成熟。据所接种的菌种种类和培养基不同,其发酵时间一般控制在2-7天。发酵结束时,新鲜蚕蛹碎粒表面长满一层白色菌丝,其切面则是白色菌丝间有深褐色的蛹粒。新鲜发酵好的蚕蛹已没有明显蛹臭,在常温下只能储存一天,因此须在一天内将脱臭蚕蛹加工、干燥,否则白色菌丝渐次发黄,变褐直到变黑,使产品的色泽和风味变差,甚至变质,因此蚕蛹经发酵脱臭结束时,应及时进行干燥保存。

微生物法蚕蛹脱臭工艺流程如下:新鲜蚕蛹或蚕蛹粉—→粉碎—→配料—→灭菌—→冷却—→微生物菌种—→接种—→固体发酵—→脱臭蚕蛹—→干燥—→粉碎—→脱臭蚕蛹粉

本发明技术可行,蚕蛹脱臭效果好,脱臭蚕蛹蛋白为食品加工业提供了一种优质蛋白质的新资源。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实施例:

取新鲜蚕蛹1000克,粉碎过40目筛,取500克粉碎后的蚕蛹加葡萄糖10克,加醋酸铵8克,加2.5克磷酸二氢钾,2.0克硫酸镁,混合均匀于1.5磅灭菌30分钟,冷却至室温(常温)后接种,斜面菌种的孢子悬浮液,在具盖水浴锅内35-40℃培养到培养基的颗粒被厚密的白色菌丝纠结成团块似糕状,蚕蛹碎粒表面布满白色菌丝,发酵终了。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食品发酵研究所,未经江苏省食品发酵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11681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