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燃烧器无效
申请号: | 96113458.5 | 申请日: | 1996-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65269A | 公开(公告)日: | 1997-11-19 |
发明(设计)人: | 徐建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建中 |
主分类号: | F23D5/00 | 分类号: | F23D5/00;F24C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06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燃烧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燃用液体燃料(轻油和重油)的燃烧器。尤其是具有进油管无源加热器的高效燃烧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在本人曾先后发明的“无油泵燃油灶”(申请号为93102045.X)和双喷口喷油咀(申请号为95116131.8)的两个专利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设计而成。其设计的指导原理是采取一种用无源加热器来加热燃油的进油管而制成“高效燃油燃烧器”(下简称为一种燃烧器)。它的作用是把进入喷油咀前的进油管中的燃油进行加热,使油温上升降低粘度,增加火焰温度,从而提高设备的燃烧效率、达到节能的目的。目前在全球范围内的能源日趋紧张的状态下,我国更不例外,因此对于节约能源是刻不容缓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由三个核心装置组成。本人曾先后发明的“无油泵燃油灶”中的核心装置之一的“蓄能器”和“双喷口喷油咀”仍继续采用。连同这次改进设计部分的装置“无源加热器”一起组成为“一种燃烧器”。经过摸拟试验,能够提高燃烧完全度,证实是有效的。现将它们分述如下:
一、“蓄能器”是一种能量储存器。它的功能是把位能储成为压力能,工作时把压力能输出。它用空压机把压缩空气压入于贮油钢瓶内,使定压空气和燃油分别压送到喷油咀内,为燃油的雾化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这样在燃油雾化过程中就不需用油泵来输送燃油。
二、“双喷口喷油咀”。由喷咀体,一级喷口和二级喷口组成。燃油经过了二只喷口的双级压降作用,连续进行二次雾化,把燃油的雾化粒度和雾化均匀度达到了理想指标,使它对燃油具有了强力雾化的功能。
三、“无源加热器”(下简称为加热器)是利用设备本身的余热源(如灶具的燃烧室、锅炉的燃烧室和烟道、动力装置包括喷气式发动机、燃气轮机、汽车内燃机、陆用和船用内燃机等的排气管等)来加热进入喷油咀前的燃油。这有助于燃烧室内的火焰温度升高,从而提高燃烧完全度。
一种燃烧器的优点如下:
1、由于“双喷口喷油咀”具有对燃油的强力雾化功能。它能喷射油雾束的粒径小,这不仅使着火性能好,同时燃烧时产生的烟尘少。如与低浓度NOx燃烧器配套使用,则相得益彰,因它利用低氧燃烧方式,抑制了NOx的生成,便可减少对大气层的污染。
2、“加热器”能使燃油进入喷油咀前的燃油得到加热,使燃油的粘度大为降低,增加了油速,使燃烧火焰的温度升高,就能提高燃烧效率,使能耗降低。
3、可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中许多工业领域:如航空、舰船、发电、机械、化工等工业中的动力设备的燃烧器。特别是可应用于内燃机,包括多种轻重型汽车,陆用和船用动力装置。它们生产数量都占首位,故对节能所带来的效益不可低估。
4、结构异常简单,故对现有上述所列举的各种动力装置都可进行技改只要稍加改装,就可达到节能的目的。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重点描述。
图1,一种燃烧器结构原理方案方框示意图;图2,一种燃烧器结构示意图;图3,“带有一种燃烧器”柴油单灶(简称为一种柴油单灶)结构示意图;图4,一种柴油双灶结构示意图;图5,一种单眼柴油灶结构示意图;图6,一种双眼柴油灶结构示意图;图7,一种多眼(以三眼为例)柴油灶结构示意图;图8,一种蒸饭灶结构示意图;图9,一种快速热水炉结构示意图;图10,一种快速锅炉结构示意图;图11,“带有一种燃烧器”内混式喷咀(简称为一种内混式喷咀)结构示意图;图12,一种外混式喷咀结构示意图;图13,一种离心式喷咀结构示意图;图14,一种双套管式喷咀结构示意图;图15,一种三套管式喷咀结构示意图;图16,一种多通路喷咀结构示意图。图17,一种双油路离心式喷咀结构示意图;图18,“带有一种多通路喷咀”燃气自身循环式低浓度NOx燃烧器
(简称为一种燃气自身循环式低浓度NOx燃烧器)结构示意图;图19,一种二级燃烧式低浓度NOx燃烧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0,“带有一种燃烧器”内燃机用轴针式喷咀(简称为一种内燃机用轴针式喷咀)结构示意图;图21,一种内燃机用孔式喷咀结构示意图,图22,“带有一种内燃机用孔式喷咀的”内燃机(简称为一种内燃机)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建中,未经徐建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11345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活性硅铝补强剂
- 下一篇:F-1型高强氟石膏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