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的制动装置的制动压控制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96111244.1 | 申请日: | 1996-08-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259C | 公开(公告)日: | 2000-10-11 |
| 发明(设计)人: | 松任卓志;大田淳朗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B60T8/26 | 分类号: | B60T8/26 |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健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制动 装置 控制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的制动装置的制动压控制装置,该车辆制动装置是根据制动操作构件的操作使促动器动作,由该促动器驱动主缸而使液压式制动器动作的。
在这种车辆制动装置中,根据制动操作构件的操作负荷和操作行程而进行制动压控制的装置,已由如日本专利特开平2-279450号公报、特开平2-262456号公报所公开。
然而,上述前一项发明在主缸与车轮制动器之间安装有液压控制装置,基于制动操作构件的操作负荷、通过对该液压控制装置的控制柱塞位置的控制,使制动压的大小发生变化。而上述后一项发明是基于制动操作构件的操作行程与车辆减速度的偏差、通过控制安装在主缸与车轮制动器之间的多个液压控制阀,使制动压的大小发生变化的。
然而,为了控制制动压,这些装置需要多个传感器和复杂的控制装置,对于例如小型摩托车等的制动装置来说,从尺寸和成本的角度考虑要采用是有困难的。
本发明就是鉴于以上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而且可获得与制动操作构件的操作行程相对应的、高线性的制动压的制动压控制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而作出的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的制动装置的制动压控制装置,该车辆制动装置是根据制动操作构件的操作使促动器动作,用由该促动器驱动的主缸使液压式制动器动作;该制动压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它具有检测制动操作构件的操作行程的操作行程检测装置,以及含有根据上述操作行程检测装置的输出来计算出用于驱动促动器的基本负荷率的基本负荷率计算装置、并根据该基本负荷率计算装置的输出来对促动器进行开环控制的开环控制装置。
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明具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明的结构之外,还具有以下特征:上述开环控制装置具有第1负荷率修正装置,该第1负荷率修正装置是根据上述操作行程随时间的变化率修正上述基本负荷率的。
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明除具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明的结构之外,还具有以下特征:上述开环控制装置具有第2负荷率修正装置,该第2负荷率修正装置是修正上述基本负荷率,以补偿在上述操作行程增加时与减少时之间产生的主缸输出制动压的滞后。
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明除具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明的结构之外,还具有以下特征:上述开环控制装置具有第3负荷率修正装置,该第3负荷率修正装置是在车辆即将停止前的低车速时修正上述基本负荷率的。
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明除具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明的结构之外,还具有以下特征:制动操作构件通过钢丝绳与促动器及机械式制动器相连;上述开环控制装置具有第4负荷率修正装置,该第4负荷率修正装置是根据上述钢丝绳的松弛修正上述基本负荷率的。
下面,参照着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是摩托车的整体侧视图;
图2是沿图1中箭头方向2的视图;
图3是制动装置的结构图;
图4是第1钢丝绳缓冲器的纵剖视图;
图5是第2钢丝绳缓冲器的纵剖视图;
图6是促动器的右侧视图(沿图7中箭头方向6的视图);
图7是沿图6中7-7线取得的剖视图;
图8是促动器的左侧视图(沿图7中箭头方向8的视图);
图9是沿图7中9-9线取得的剖视图;
图10是沿图7中10-10线取得的剖视图;
图11是沿图6中11-11线取得的剖视图;
图12是沿图6中12-12线取得的剖视图;
图13是沿图8中13-13线取得的剖视图;
图14是沿图8中14-14线取得的剖视图;
图15是联动制动控制系统的方框图;
图16是联动制动的作用说明图;
图17是防抱死制动的作用说明图;
图18是说明联动制动作用的曲线图;
图19是说明防抱死制动作用的时间图;
图20是说明联动制动作用的时间图;
图21是说明基本辅助量计算装置的作用的曲线图;
图22是说明输入速度修正装置的作用的曲线图;
图23是说明保持·释放修正装置的作用的曲线图;
图24是说明车速修正装置的作用的曲线图;
图25是说明调整修正装置的作用的曲线图。
对附图中的符号说明如下:
3R-第2制动摇臂(制动操作构件);
5-促动器;
252-第2推挽钢丝绳(钢丝绳);
26-主缸;
45-第3推挽钢丝绳(钢丝绳);
51-角度传感器(操作行程检测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11124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冰箱冷冻室的控制装置
- 下一篇:堆锦画的制作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