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铸造轮无效
| 申请号: | 96110636.0 | 申请日: | 1996-07-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833C | 公开(公告)日: | 2001-07-25 |
| 发明(设计)人: | 冈崎泰典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B60B3/06 | 分类号: | B60B3/06;B60B3/02 |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马江立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铸造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铸造轮,它是由轮毂、在同一轴上围绕该轮毂的轮缘和连结轮毂与轮缘的多个轮辐一体化成形构成的。
实公平4-51041号公报等公开过一种与铸造车轮有关的技术。
但是,如上所述以往的铸造轮,因为轮辐是沿轮毂与轮缘的圆周方向等间隔配置,所以轮辐相互间的间隔变得比较狭窄,维修圆盘闸等时,有时手难以进入,特别是在小型摩托车等小型车辆的车轮上,这种倾向很明显。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借鉴了相关情形的铸造轮,设法确保轮毂与轮缘之间有比较大的开口部分,既能使圆盘闸等的维修作业容易进行、又能不降低刚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铸造轮由轮毂、在同一轴上围绕该轮毂的轮缘和连结轮毂与轮缘的多个轮辐一体化成形构成,其特点是:轮辐对由沿轮毂与轮缘的圆周方向相互接近的一对轮辐构成,将各轮辐对相互间的间隔设置成比分别构成这些轮辐对的轮辐相互间的间隔还要大,轮辐对沿前述圆周方向均等配置。
而且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案,在上述发明的基础之上,构成各轮辐对的一对轮辐是这样地设置在轮毂与轮缘之间的,即,随着与轮毂接近这些轮毂相互间的间隔变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图1是前后轮用了本发明铸造轮的自动二轮车的侧面图。
图2是前轮用铸造轮的侧面图。
图3是图2中3-3线的剖面图。
图4是图2中4-4线的剖面图。
图5是后轮用铸造轮的侧面图。
图6是图5中6-6线的剖面图。
图1至6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图1是前后轮用了本发明铸造轮的自动二轮车的侧面图,图2是前轮用铸造轮的侧面图,图3是图2中3-3线的剖面图,图4是图2中4-4线的剖面图,图5是后轮用铸造轮的侧面图,图6是图5中6-6线的剖面图。
首先在图1中,构成小型摩托车型的自动二轮车V具备的车体构架F的前部,用包含有前货架19的前罩板20和包含有前内架21的前部后罩板22遮盖着,前轮叉5支承车体构架F的前端部,操纵手把H可使其左、右转向。在铸造轮11的外圈安装上轮胎21构成的前轮WF,由可动前挡泥板23遮盖,支承于前轮叉5的下端,在该前轮WF上装着包含有制动盘17以及卡钳式制动器18的圆盘闸BF。
车体构架F的后部由后罩板24遮盖,在后罩板24的上部设置了为将脚放在脚踏板25上的乘员的座位26。由发动机E和变速箱7组成的摆动装置S能上下自由摆动地支承于车体构架F的后部,左、右一对减振器6设置在该振动装置S与车体构架F之间。后轮WR是在铸造轮12的外圈安装上轮胎22构成的,它被从后罩板24延伸到后方的后挡泥板27遮盖,并被支承于变速箱7,在该后轮WR上装着鼓型车闸BR。而且在后轮WR的左侧、变速箱7的上部配设了空气过滤器8,在后轮WR的右侧配设了消音器9。
下面参照图2至图4,就前轮WF的铸造轮11加以说明,这种铸造轮11是用铝合金等轻合金铸造成一体,包括下列部分:支承在前轮叉5的下端且能自由回转的轮毂111;在同一轴上围绕该轮毂111同时装着轮胎21的轮缘121;设置在轮毂111与轮缘121间的多个(比如3个)轮辐对131……。在轮毂111上为了安装圆盘闸BF的制动盘17,突设有多个(比如3个)安装凸台16(参照图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611063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偏转线圈
- 下一篇:一种铝镁合金屑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