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刹车机构无效
| 申请号: | 95218522.9 | 申请日: | 1995-08-02 | 
| 公开(公告)号: | CN2245564Y | 公开(公告)日: | 1997-01-22 | 
| 发明(设计)人: | 马麟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麟 | 
| 主分类号: | B60T1/00 | 分类号: | B60T1/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721000 陕西省宝鸡***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刹车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属汽车刹车总成制造领域。
本实用新型的背景技术:现通用的汽车刹车装置(制动装置)结构上为盘式或毂式两种(很多国产和进口小汽车都普遍采用前盘后毂式),无论盘式或毂式都存在一个共同的不足,在使用中刹车盘(毂)磨擦面容易拉成槽沟和失园或偏磨,造成刹车不灵,或根本没有刹车,因拉沟后的凸凹面在车辆行驶中,由于零件的磨损,或在保养过程中相对零部件产生位移,拆下重新装复后,凸凹面很难吻合,造成刹车更加不灵。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目的:避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设计一种结构新颖、独特、简单、刹车效果好且容易调整的汽车刹车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方案:在现有汽车刹车结构的基础上通过对其刹车带、内刹车盘、外刹车毂、后刹车盘及刹车间隙调整螺钉等的重新设计而实现的一种具有结构新颖、独特、简单、刹车制动效果好的汽车刹车机构。其结构方案:一种汽车刹车机构,它包括刹车分泵(12),轮毂(11)通过轴承(6)安装在半轴套管(8)的下部,油封圈(10)位于轮毂(11)与半轴套管(8)外经构成的空间内,外刹车毂(3)通过轮胎螺栓(9)与轮毂(11)连接,刹车带(1)套在内刹车盘(2)上,内刹车盘(2)通过花键连接在半轴套管(8)上且可轴向滑动,后刹车盘(5)通过复位弹簧(7)与内刹车盘(2)相连,其后刹车盘(5)的上端与半轴套管(8)固接。外刹车毂(3)的磨擦面为锥面,其锥度与水平面夹角为8°~20°,内刹车盘(2)的粘接面为锥面,其锥度与外刹车毂(3)与水平面的夹角的度数相同、方向相反。后刹车盘(5)为分体式结构且采用螺栓联接。在后刹车盘(5)上装有刹车间隙调整螺钉(4)。不刹车时,刹车带(1)与外刹车毂(3)的磨擦面呈间隙配合。
本实用新型与背景技术相比,一是结构设计新颖、独特、简单;二是刹车制动性能稳定可靠;三是调整方便、容易掌握、刹车毂(盘)磨擦面不易拉槽、不易磨损、保养维修过程中不需光刹车毂和蹄片,因为锥度磨擦面是沿轴向渐进的,两锥面具有自动导向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结合附图1和2对本实用新型作以叙述。
一种汽车刹车机构,它包括刹车分泵(12)安装在后刹车盘中心线上(图2,属现有技术),轮毂(11)通过轴承(6)安装在半轴套管(8)的下部,油封圈(10)位于轮毂(11)与半轴套管(8)外经构成的空间内,外刹车毂(3)通过轮胎螺栓(9)与轮毂(11)连接,刹车带(1)套在内刹车盘(2)上且粘牢,内刹车盘(2)通过花键连接在半轴套管(8)上且可轴向滑动,后刹车盘(5)通过复位弹簧(7)与内刹车盘(2)相连,其后刹车盘(5)的上端与半轴套管(8)焊接。外刹车毂(3)的磨擦面为锥面,其锥度与水平面夹角为8°或9°或10°或11°或12°或13°或14°或15°或16°或17°或18°或19°或20°,内刹车盘(2)的粘接面为锥面,其锥度与外刹车毂(3)与水平面的夹角的度数相同、方向相反。后刹车盘(5)为分体式结构且采用螺栓联接。在后刹车盘(5)上装有刹车间隙调整螺钉(4)。其工作过程:不刹车时,在复位弹簧(7)的作用下,刹车带(1)与外刹车毂(3)的磨擦面呈间隙配合。刹车时,司机踩下制动踏板,刹车总泵推动两刹车分泵(12)同时产生轴向推动力,推动半轴套管(8)、压缩复位弹簧(7)、带动内刹车盘(2)轴向位移,使得粘固在内刹车盘(2)上的刹车带(1)与外刹车毂(3)产生磨擦制动力而达到刹车制动的目的。其它部分属现有技术,在此不作叙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麟,未经马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21852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