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用同步辅助式塞块紧急制动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95216306.3 | 申请日: | 1995-07-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231990Y | 公开(公告)日: | 1996-07-31 |
| 发明(设计)人: | 付汉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付汉权;蔡志富;王长春 |
| 主分类号: | B60T1/00 | 分类号: | B60T1/00 |
| 代理公司: | 三友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穆魁良 |
| 地址: | 30030***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同步 辅助 式塞块 紧急制动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动车用安全制动装置,特别是一种车用同步辅助式塞块紧急制动装置。
随着交通事业的发展及车辆的急剧增加,交通事故也呈直线上升状态,而其中有一部分事故是由于刹车制动系统不灵或惯性冲击而造成的,也就是说,当刹车装置实施刹车时,汽车并不能马上停住,而是要在惯性力作用下继续向前冲滑一定的距离。车速越高,此冲滑的距离就越长,即使司机想避免也无能为力,因为冲击惯性及冲滑距离总是要有的。而现有的刹车装置的最大作用也就是靠摩擦力尽可能在短距离内将车停住。但却无法将车迅速停住,因此,致使许多交通事故在惯性滑冲这短短的距离内发生。为解决为一问题,92225748,6专利中公开了一种车用塞块式紧急制动装置,其原理是在车大梁下部装设两只油缸,油缸的活塞杆与连杆机构相铰连,在四连杆中设有放大机构,在连杆上又连接有一楔形塞块,在急紧刹车时,靠驾驶人员在驾驶室内操纵,使油缸动作,连杆伸展并将塞块由前向后塞放到后车轮前侧,以将车轮挡住,此种结构虽具有技术上的可行性,但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着动作滞后,结构复杂的问题,因为,在塞块靠连杆放大推顶到车后轮前部时,刹车系统早已将车制动,如出现交通事故的则早已出现。另外,塞块快速下落时无定位导向,很易偏歪。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和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动作迅速,具有塞挡和牵压速停作用的车用同步辅助式塞块紧急制动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面的技术方案实现的:在车底盘下部对应于两后轮前方位置处固定有两下探的导向支撑架,在导向支撑架的纵向滑槽内的活动装放有撑塞杆,撑塞杆的上端与车底盘铰接,而撑塞杆的另一端穿过滑槽后与楔塞板相铰接,在撑塞杆的对应于导向支撑架弧形滑道侧外凸有滑销,在两斜向的撑塞杆的横向有一横杆,横杆的中部与斜向吊悬在车底部的油缸的活塞杆相枢套,当刹车制动时,也向油缸内通油并使活塞杆将撑塞杆沿支撑架斜向推下并将原来曲收的楔塞板塞入车后轮前部以起打眼作用,而收起时反向通油即可。
由上可见:本实用新型的显著效果是:
第1:结构简单、方便实用
第2:导向支撑架既是撑塞杆的定位导向架,又是撑楔时的受力撑支点。
第3:由于整个机构只是由活塞杆直接推动撑塞杆及楔塞板进行放落的,中间环节少,因而,具有较迅速的放落效果。
第4:由于各零部件两连接处的均为枢接结构,故受力后不会产生刚性破坏。
第5:由于整个结构具有较好的导向稳定性及强度,可防止因放置不准而导致的失灵、跑偏。可以缩短惯性冲击距离50%至80%。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是通过下面的实施例及附图实现的:
图1是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是图1的A向视图。
图3是图1中滑销部位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在非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1-4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有一楔塞板4,在车底盘6下部活动吊置有驱顶油缸1,其特征在于:与驱顶油缸1的活塞杆11下端连接的是一横杆12,横杆12的两端均与两对称的斜向撑塞杆3下段相连接,两斜向撑塞杆3的上端均与车底盘枢连,两斜向撑塞杆3的下端均与楔塞板4相枢连,楔塞板4位于两车后轮的正前侧,在斜向撑塞杆3与楔塞板4相枢连处各设置有一导向支撑架2,导向支撑架2的纵向开设有沿支撑架2前后开通的起落滑槽22和沿其左右贯通的滑道21,斜向撑塞杆3活动穿放在起落滑槽22内,斜向撑塞杆3下端与楔塞板4相枢连侧外凸的销轴段活动卡放在滑道21中,导向支撑架2吊置在车底盘两侧的车后轮正前方。参见图1至图3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还在于:
驱顶油缸1在车底盘宽度方向中心或两对称侧的下方并呈前后斜向设置,驱顶油缸1的上端与车底盘下部的凸座5活动枢接,驱顶油缸1的活塞杆11的下端与位于两车后轮前方的横杆12的对应段相连接。参见图1和图2
两斜向撑塞杆3的上端由销轴31枢装在车底盘6长度方向中部的左右侧架体上并呈向后轮前下部的倾斜状,两斜向撑塞杆3的下端与楔塞板4的后探吊杆段41的上端相枢接;枢连处的枢轴32的两端外凸段活动卡放在弧形的或斜板形的导向支撑架2的纵向弧形或斜直形滑道21中,吊杆段41的下端与带有内弧面42的楔塞板4后侧相连接,楔塞板4呈平底的足状体。参见图1至图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付汉权;蔡志富;王长春,未经付汉权;蔡志富;王长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21630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