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重力推进载人车无效
| 申请号: | 95205043.9 | 申请日: | 1995-03-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214833Y | 公开(公告)日: | 1995-12-13 |
| 发明(设计)人: | 廖魁 | 申请(专利权)人: | 廖魁 |
| 主分类号: | A63C17/14 | 分类号: | A63C17/1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037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重力 推进 载人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载人的运载装置,特别适于用作运动娱乐装置,它本身无动力,而是利用重力以推动本装置由坡路上向下运行,其速度和方向均可控。
这种装置,八十年代中叶首先出现在新西兰,根据新西兰专利213951号公布的技术资料,该装置可以通过操纵车把来控制方向、速度和制动。当车把被控在中间适当位置时,前后三个分别固定在可绕横向轴摆动的向后悬臂(或摆杆)上的车轮着地,该装置可自由行驶和转向;当驾车人将车把往后拉,通过连杆机构牵引两个后轮都向前移,压紧紧固在车身上的摩擦垫,使后轮制动,与路面摩擦而使小车减速;将车把使劲向前推,受拉力的连杆机构被释放,处于悬臂末端的前轮和处于向后斜支撑状态的后轮均失去支撑力,在车体及荷重作用下,车轮向后上方旋转,收入车体内部,车体通过固定在车体底面四角上的摩擦垫着地面制动。这种装置的结构方式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1.由于减速操作是靠被制动的后轮与地面摩擦而减速的,因车轮小,车轮与地面的接触面很小,所受的压强大,容易使车轮磨损,特别是当车速较高时,磨损更甚,甚至可能达不到较快减速的目的;
2.当车速较高而需要较快减速或强力制动时,车把需从向后拉的状态突然转换到向前推,违反了正常顺向操作的习惯,容易产生操作错误;
3.当采用向前推车把以实现较快减速或制动时,车轮收入车体,运动中的小车将以其全部自重和荷重通过车身底部摩擦垫作用于地面,摩擦力由零瞬间增至极大,造成减速制动过程制动刚度过大,过程不柔和平稳;
4.因摩擦垫固定在车身底部四角,则可能因磨损状况的不同或路况的不同,刹车减速或制动过程,有可能出现某侧或某一块摩擦垫先着地的情况,从而造成瞬间车身两侧阻力不同,使小车转向甚至打横;
5.由于车把处在前方位置时,车轮收入车体内,不便于空车时利用车轮牵引运送;
6.由于在运行中支撑大部分荷重的两个后轮都支撑在斜支的摆杆上,而支撑摆杆的轴承组则是以镙钉固定在塑料壳体上,受力条件不好,结构也比较复杂,将降低车身的整体坚固耐用性;
7.可绕轴摆动的车轮不利于安装测速机构以显示车速,提高运动娱乐者的兴趣。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特别适于用作运动娱乐装置的重力推进载人车,它无动力,靠重力驱动由上坡向下运行,速度和方向均可控,结构简单坚固,减速制动过程柔和、平稳、可靠而又能减少车轮磨损,便于空车牵引运送,此外,它还可具有速度检测显示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的结构设计方案实现的。该结构由框架、壳体、车轮、方向控制机构、闸板触地式制动机构及速度检测与显示装置构成。长方形的钢结构框架和用镙钉固定在钢框架上的玻璃钢成型壳体(或铸塑壳体)构成车体,车轮、方向控制机构、制动机构及速度检测显示装置也都固定和支承在框架上。壳体后部突起的后峰及与之相连的左右侧峰之间围成驾车人的座位,壳体中央前半部突起的中央主峰与两侧侧峰之间的平底凹槽底面正好座落在框架的边框上,凹槽的前端有突起的前峰,构成驱车人蹬脚的脚窝。两只后轮对称配置在框架后部的左右边框的外侧,其轮轴固定在焊接在框架上的支承架上。位于车体前方中部的方向控制机构由车把、立管、立轴、轴套、悬臂及前轮构成,单一的前轮的轮轴固定在一对并列平行的悬臂的后端,悬臂的前端固定在立轴的下端,轴套固定在框架前部的加固横梁上,立轴穿过轴套,以其上端的凹槽与插入凹槽的车把立管下端压扁部位用横向销钉铰接起来。这样的联接方式一方面当操纵车把左右旋转时,可通过立管驱动立轴转动,从而带动悬臂和前轮绕立轴作相同方向的水平摆动,实现对小车的方向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廖魁,未经廖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20504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携带式火灾防烟呛头套
- 下一篇:合成液化气燃料供给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