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薄钢板连铸机的侧壁无效
| 申请号: | 95194684.6 | 申请日: | 1995-06-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605C | 公开(公告)日: | 2001-09-26 |
| 发明(设计)人: | F·卡约;P·吉约;J·巴尔贝;L·旺德维尔;P·德拉叙 | 申请(专利权)人: | 维苏威乌斯法国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2D11/06 | 分类号: | B22D11/06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崔幼平,林长安 |
| 地址: | 法国费***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钢板 连铸机 侧壁 | ||
1.薄钢板连铸机的侧壁,此连铸机由一个在其上安装着两个朝相对方向转的轧辊(2)的框架,两个被放在轧辊(2)的端部当中的每一个上的侧壁(10)和一些用接触压力把侧壁敷贴在轧辊端部上的装置构成,轧辊与那些侧壁合作以便限定一个里面蓄有一定量液态金属的连续浇铸模,所述侧壁包括一个非金属的耐火材料板(12),所述耐火材料板与两个轧辊的端部接触,一个能把侧壁固定在连铸机的框架上的金属部分(14),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部分是由一个仅仅围绕在耐火材料板(12)周边的箍构成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壁,其特征在于:金属箍(14)具有一些槽或锚固部(12a,14a),所述槽或锚固部可以用水泥(16)充满,以便保证耐火板(12)在箍(14)里的良好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侧壁,其特征在于:耐火材料板(12)具有一些槽或锚固部(12a,14a),所述槽或锚固部可以用水泥(16)充满,以便保证耐火板(12)在箍(14)里的良好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壁,其特征在于:耐火材料板(12)通过区域(34)被用水泥固定在金属箍(14)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壁,其特征在于:耐火材料板(12)的后面的平面度至少为0.5毫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壁,其特征在于:耐火材料板(12)包括一个摩擦区域(18)和一个位于中央的与盛在连续浇铸模里的液态金属相接触的区域(20)。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侧壁,其特征在于:中央区域(20)是用含碳粘合剂的陶瓷材料实现的。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侧壁,其特征在于:摩擦区域(18)的一部分位于由两个轧辊的转动轴所共同确定的平面的下方。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侧壁,其特征在于:位于由两个轧辊的的转动轴所共同确定的平面的下方的摩擦区域(18)的那部分以一个相对于摩擦平面至少达2毫米深的凹陷结尾,此凹陷例如由一个倒角或一个圆角构成。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侧壁,其特征在于:摩擦区域(18)至少部分地由一些形成与轧辊同心的环状物弧段的元件(30)构成。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侧壁,其特征在于:摩擦区域(8)的在摩擦方式下工作的部分的表面的平面和耐火板的后面之间的平行度至少为0.5毫米。
12.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侧壁,其特征在:摩擦区域(18)的平面度至少为0.5毫米。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壁,其特征在于:金属箍的上部顶表面的平面相对于摩擦表面的平面至少后缩3毫米。
14.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侧壁,其特征在于:位于轧辊的端点的对面的摩擦区域(18)的边棱以一至少2毫米深的脱离口结尾,此脱离口可能是一个倒角或一个圆角。
15.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侧壁,其特征在于:摩擦区域(18)用一种至少包含15%的氮化硼的材料实现的。
16.根据权利要求5的侧壁,其特征在于:摩擦区域是由好几个相拼接的元件组成的。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壁,其特征在于:耐火材料板包括一个独立的后板(38),所述后板是由非金属的耐火材料构成,用来对耐火板的其它构成元件起支撑作用的。
18.根据权利要求1,2,4至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侧壁,其特征在于耐火板(12)的厚度大于金属箍(14)的厚度。
1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侧壁,其特征在于:耐火板(12)的厚度大于金属箍(14)的厚度。
20.使用如权利要求1至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侧壁的薄金属产品轧辊之间的连续浇铸装置,其中包括两个被冷却的相对方向转的轧辊(2),两个封闭侧壁以及一些施用压力和支撑装置,所述装置将所述封闭侧壁敷贴在轧辊的狭窄的边缘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续浇铸装置的每个侧壁都是由一个硬耐火材料的板(12)构成,所述板用一个金属箍(14)围绕着,板(12)连接在金属箍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维苏威乌斯法国公司,未经维苏威乌斯法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194684.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热塑性中空纤维膜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分配式差动耦合复合动力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