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2-酰胺基丙醇化合物及其药物组合物无效
| 申请号: | 95194120.8 | 申请日: | 1995-06-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2907A | 公开(公告)日: | 1997-06-25 |
| 发明(设计)人: | 井口仁一;神保雅之;永井隆之;山田阳城 | 申请(专利权)人: | 生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C07C233/43 | 分类号: | C07C233/43;C07C235/10;C07D211/40;C07D211/42;C07D213/40;C07D295/12;A61K31/135;A61K31/44;A61K31/445;A61K31/54 |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段承恩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胺基 丙醇 化合物 及其 药物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2-酰胺基丙醇化合物(该化合物为酰基鞘氨醇类似物),和含有上述化合物为活性成分的药物组合物和有效的抗病毒剂或用于治疗神经疾病的药物。
背景技术
现在已知含有多种糖如葡萄糖,半乳糖,唾液酸等的糖神经鞘脂类(以下称为GSL)为酰基鞘氨醇结合作为哺乳动物细胞膜的组成成分,并且它们与细胞功能如通过生理活性物质的受体功能、细胞间的相互识别和相互作用而产生、生长、分化、新生物转移、免疫反应等密切相关。
而且,也已知在许多病毒和细菌感染中,GSL可与其结合作为宿主细胞的受体,特别是下面所述的葡萄糖苷脂酰鞘氨醇可与病毒结合,这些病毒如腺病毒、疱疹病毒、流感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仙台病毒、狂犬病毒、轮状病毒(rotavirus),Reovirus和HTLV病毒(K-AKarlson,Trends in pharmacol.Sci,Vol.12,PP.265-272(1991))。而且,已有建议认为半乳糖苷脂酰鞘氨醇可能作为哺乳动物有关免疫缺陷病毒(HIV)宿主细胞的受体(Science,vol 153,PP.320-323(1991)。
GSL是一类复杂的糖脂,该糖脂由酰基鞘氨醇长链脂肪酸(其中(C13H27-CH=CH-CH(OH)-CH(NHCOR)-CH2OH)通过酰胺键与神经鞘氨醇碱的氨基相连)和亲水糖链部分组成。现已发现由于与酰基鞘氨醇连结的不同糖链的近300种GSL分子并粗略地将其分成6类基本糖链系列(半乳糖系列(gala series),红细胞糖系列(globoseries),异红细胞糖系列(isoglobo series),乳糖系列(lacto series),异乳糖系列(neolacto series)和神经节糖系列(ganglio series)。除半乳糖系列之外的其它五类GSL都是从酰基鞘氨醇和尿苷二磷酸一葡萄糖生物合成葡萄糖苷脂酰鞘氨醇,然后以葡萄糖苷脂酰鞘氨醇为起始物质并进一步加入各种糖催化产生的。
因此,拮抗抑制GSL受体如葡萄糖苷脂酰鞘氨醇和/或半乳糖苷脂酰鞘氨醇等在宿主细胞膜和病毒表面的结合则可以开发出对病毒感染疾病有效的广谱抗病毒剂。
本发明人在先已经发现并报道了具有吗啉代基,如1-苯基-2-癸酰基-3-吗啉代-1-丙醇(以下称之为PDMP)等的2-酰胺基丙醇化合物具有抗病毒活性(生化学,Vol、65(8),P.695(1993))。
另一方面,神经节苷脂是含有唾液酸的GSL,并且据说它具有修复外周神经损伤和中枢神经失调的活性,如加速神经的产生和神经传递过程。到现在为止,已经研究了外源性神经节苷脂对多种神经元疾病模型的效力。
本发明人已经合成了代替上述吗啉代基而导入了其它含氮取代基的新化合物,并且测定了其抗病毒活性,发现与PDMP相比它们有更强的抗病毒活性。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类新型的使用新的2-酰胺基丙醇化合物的抗病毒剂。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治疗各种由中枢神经系统或外周神经系统失调引起的疾病的药物,该药物是通过用新的2-酰胺基丙醇化合物加速神经细胞中内源性GSL特别是神经节苷脂的生物合成。本发明的公开
本发明人为了发展基于新机理的抗病毒剂已经作了多种研究,发现作为酰基鞘氨醇类似物的特定的2-酰胺基丙醇化合物显示抗病毒活性,结果完成了发明。
本发明人为了发展基于新机理的用于治疗神经节疾病的药物已作了多种研究,发现特定的2-酰胺基丙醇化合物能加速GSL的生物合成并显著地加速轴突的扩展和突触的形成,结果完成了本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生化学工业株式会社,未经生化学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19412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