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压力调节阀无效
| 申请号: | 95190778.6 | 申请日: | 1995-08-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9951C | 公开(公告)日: | 2000-12-27 | 
| 发明(设计)人: | 斯特凡·克莱珀;赫尔穆特·施韦格勒;库尔特·弗朗克;沃尔夫冈·比泽;乌韦·利斯科夫;洛伦茨·德鲁楚 | 申请(专利权)人: | 罗伯特·博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2M69/54 | 分类号: | F02M69/54 |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邵伟 | 
| 地址: | 联邦德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压力 调节 | ||
1、一种用于内燃发动机的燃料供应装置的压力调节阀,它具有一个基体(24),一个其圆周被夹紧在基体(24)上的柔性薄片(40),该薄片有一个受要调节的燃料加载的压力调节侧和与之相对的一个回流侧(47),该阀还具有一个位于薄片中心区的阀座面(44),具有一个与该阀座面(44)一同起作用的球形阀闭体(30),并具有一个作用于阀关闭方向的弹力装置(53),薄片(40)的带有阀座面的中心区可相对于它的圆周偏移,而燃料在阀座面(44)从阀闭体(30)升起时可经过阀座面(44)并通过薄片(40)从压力调节侧(45)向薄片(40)的回流侧(47)方向流动,其特征是,该阀闭体(30)可转动地被直接支承在一种由基体(24)构造的保持架中。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调节阀,其特征是,阀闭体(30)被构造成球体。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力调节阀,其特征是,球形阀闭体(30)朝阀座面(44)方向有一个平的密封面(34)。
4、按照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压力调节阀,其特征是,基体(24)被设计成带有一个底板(25)的锅形金属板体并由该底板(25)成形出多个支承挡板(28),这些支承挡板(28)向基体(24)的内部弯曲,它们作为所述保持架支承阀闭体(30)。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力调节阀,其特征是,在基体(24)的底板(25)和阀闭体(30)之间设有一个张紧弹簧(31),它使阀闭体(30)向阀座面(44)方向受力。
6、按照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压力调节阀,其特征是,一个具有阀座面(44)和一个从该阀座面通向回流侧(47)的回流通道(54)的阀座体(43)与薄片(40)相连接。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力调节阀,其特征是,阀座面(44)被设计成平形、锥形或球形。
8、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力调节阀,其特征是,一个朝阀闭体(30)方向作用的回位弹簧(53)压在薄片(40)的回流侧(47)上。
9、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压力调节阀,其特征是,回位弹簧(53)被设计成压簧并以其背向薄片(40)的一端贴附在一个罩(38)上,该罩借助一个凸缘(39)与基体(24)相连,而薄片(40)被夹紧在罩(38)和基体(24)之间。
10、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力调节阀,其特征是,入流孔(35)被设计在基体(24)的底板(25)内并在底板(25)上设有一个覆盖该入流孔(35)的过滤器(59、60)。
11、按照权利要求10所述的压力调节阀,其特征是,过滤器(59、60)借助一个夹槽结构(57、58)被固定在基体(24)上。
12、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力调节阀,其特征是,为调整回位弹簧(53)的弹力,基体(24)可向阀座面(44)方向变形。
13、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压力调节阀,其特征是,回位弹簧(53)被设计成板簧形式。
14、按照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压力调节阀,其特征是,薄片(40)由金属组成且具有弹性,并直接与阀座面(44)和一个通到回流侧(47)的回流通道(54)相配合。
1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调节阀,其特征是,基体(24)被设计成带有一个底板(25)的锅形,在它内部围绕一个中心支承区(62)设有入流孔(35),在此,通过这些入流孔(35),锅形套筒(64)的支承挡板(28)伸向基体(24)的内部并在中心支承区(62)处支撑构造为球体的可转动的阀闭体(30)。
16、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力调节阀,其特征是,在薄片(40)的回流侧(47),一个薄壁回流管(66)与阀座体(43)密封性相连。
17、按照权利要求16所述的压力调节阀,其特征是,薄壁回流管(66)与一个设在燃料罐(1)内部的靠近一个燃料泵(4)的抽吸侧的喷射泵有关联。
18、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力调节阀,其特征是,薄片(40)被设计成由金属组成并有弹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罗伯特·博施有限公司,未经罗伯特·博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190778.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大豆膨化食品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金属纳米微粒修饰洋葱状富勒烯及制造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