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隔热防水膏及其生产工艺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95112600.8 申请日: 1995-12-22
公开(公告)号: CN1152601A 公开(公告)日: 1997-06-25
发明(设计)人: 陈春林;胡惠兰 申请(专利权)人: 陈春林;胡惠兰
主分类号: C09K3/18 分类号: C09K3/18
代理公司: 武汉市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樊戎,徐祥生
地址: 430033 湖*** 国省代码: 湖北;4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隔热 防水 及其 生产工艺
【说明书】: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材料及其生产工艺,具体地说是一种建筑物上使用的隔热防水膏及其生产工艺。

用于建筑物防水的传统材料为“三油两毡”,存在施工工艺复杂、隔热防水效果差,使用寿命短、维修费用高的缺点,为此人们提供了多种替代物,如国内的“隔热镇水粉”和美国的“红胶”等,前者虽然具有效好的隔热防水效果,但因产品为粉未状,因而使用时受到环境、气候和施工物面的限制,仅适于平面施工,且操作复杂、效率低;而后者仅具有防水功能,不具有隔热功能,且价格高;中国专利公报公开了一种“隔热防水膏”(公告号1088244),它是将含有聚乙烯醇和水等组分的调合剂与隔热镇水粉混配制成,其中调合剂为40%、隔热镇水粉为60%,由此可知欲将含量为60%的干粉状防水物质与调合剂混配制成膏状,其工艺是不可行的,尤其是所采用的聚乙烯醇为易容于水的物质,故所制得的产品的防水性能、使用寿命、保存期等均不理想。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造成本低、施工方便、性能稳定、使用寿命长的隔热防水膏及其生产工艺。

本发明的组分包括由碳酸钙和/或硅酸钙矿石粉构成的成形集料粉和由高碳脂肪酸及其盐类构成的疏水剂。

本发明的组分还有增稠剂和胶乳及纤维素衍生物和适于橡胶用的防老剂、硫化剂、活化剂、促进剂、防腐防霉剂以及水。

上述增稠剂为聚丙烯酸盐类或聚乙烯吡咯烷酮或聚丙烯酰,胶乳为苯乙烯聚丁胶乳或氯丁胶乳或丙烯晴聚丁胶乳或苯——丙胶乳,纤维素衍生物为羟乙基纤维素或甲基纤维素或羧甲基纤维素或醋酸纤维素及其它们的钠盐,防老剂为DCF或M或BLM或D或MB或124,硫化剂为分散硫或硫磺,活化剂为氧化锌或硬脂酸,促进剂M或CBS或TMTD,防腐防霉剂为邻苯基苯酚钠和/或KF-88和/或联苯丙酸钠和/或苯甲酸钠和/或甲醛和/或戌二醛。

上述各组分的重量用量比为:

成形集料粉         100

疏水剂             5~6

增稠剂             0.1~0.5

胶乳               25~85

纤维素衍生物       2~5

防老剂             0.2~0.5

硫化剂             0.2~0.5

活化剂             0.2~0.4

促进剂             0.05~0.2

防腐防霉剂         0.8~3

水                 100~150

本发明的生产工艺为:

A、将成形集料粉和疏水剂混于釜中,在110℃~150℃下加热1.5~2.5小时后冷却至常温;

B、将防老剂、硫化剂、活化剂及促进剂与水按1∶1混合并碾磨成胶体后加入胶乳;

C、将A与增稠剂、纤维素衍生物及防腐防霉剂和水混合,并根据所采用的胶乳调整PH值后与B混合并搅拌10~40分钟即得成品。

上述生产工艺中的成形集料粉小于100目,碾磨采用球磨机碾磨60小时,加入胶乳后在50℃~90℃下加热40~60分钟进行硫化。

上述碳酸钙和/或硅酸钙矿石粉选用轻质碳酸钙、方解石粉、粉煤灰、煤纤石粉、膨润土、硅藻土、白云石和石灰石均可。

上述高碳脂肪酸及其盐类选用硬脂酸、软脂酸、硬脂酸钙、硬脂酸镁、硬脂酸锌、软脂酸钙、软脂酸锌、月桂酸锌和石蜡中的其一或其二的混合物。

上述组分中还可按重量比加入4~5的滑石粉或石膏粉作为辅料粉。

本发明的产品具有较好的隔热防水效果及耐老化和耐腐蚀性能,且无毒、无味、不燃烧、不污染环境,使用时操作工序简单,能自动填缝。

本发明的生产工艺简单易行,产品制造成本低,性能稳定。

附图为本发明的工艺流程框图。

实施例:

A、将450Kg轻质碳酸钙和25Kg滑石粉及15Kg硬脂酸和10Kg石蜡混合搅拌,在150℃下加热2小时后冷却至常温,

B、将防老剂D1.2Kg、硫磺1.4Kg、氧化锌1.2Kg、促进剂TDTM0.6Kg与4.4Kg水混合并用球磨机碾磨60小时,然后加入200Kg氯丁胶乳并在90℃下加热40~60分钟,

C、将A与1.0Kg聚丙烯酸钠、8.0Kg羟乙基纤维素及1.2Kg邻苯基苯酚钠和330.2Kg水混合,调整PH值为11后与B混合并搅拌30分钟即得成品。

使用时按下列方法操作: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春林;胡惠兰,未经陈春林;胡惠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11260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