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转炉用铬矿熔融还原直接冶炼不锈钢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95111781.5 | 申请日: | 1995-09-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061C | 公开(公告)日: | 1999-04-21 |
| 发明(设计)人: | 徐匡迪;侯树庭;蒋国昌;顾德骥;徐建伦;徐明华;张怀君;杨兴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第五钢铁厂;上海大学 |
| 主分类号: | C22C33/08 | 分类号: | C22C33/08;C21C5/28 |
| 代理公司: | 上海市第五钢铁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申安文,丁志文 |
| 地址: | 2009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转炉 用铬矿 熔融 还原 直接 冶炼 不锈钢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由铬矿或/和NiO利用复吹转炉直接冶炼不锈钢的方法。
历来的铬或铬镍不锈钢是以由铬矿石冶炼的铬铁或/和镍为原料再次冶炼而成的。与此不同的是,最近从节能、降低冶炼成本出发,由铬矿石或/和镍的氧化物原料直接得到铬或/和镍铁水的熔融还原法获得了成功。该方法通过将铬矿石或/和镍的氧化物及碳质材料和氧气送入铁浴反应器中,将Cr或/和Ni的氧化物直接还原,制得饱和含碳、铬或/和镍成分接近不锈钢要求的Fe-Cr或/和Ni液即母液,然后再冶炼不锈钢。
目前,铬矿石的熔融还原已提出过几种方式,先期的代表是昭61-279608号专利的顶吹氧、底吹和侧吹氧的铁浴法,由于其将氧气介入还原区,使得该法反应速度慢,生产率低;其后的顶底复吹铁浴法,将二次燃烧区置于渣层上部,热量通过气相和渣层传给金属熔池,提高二次燃烧率会使废气温度升得过高而带走大量的热,因而没有很好解决二次燃烧率和热效率的匹配问题,使得生产率仍处于低水平;专利申请公开CN89103396.3注意到以上方法的缺点,采用了顶吹、底吹、侧吹的方法,对铬矿石进行熔融还原,该技术采用备有底吹风口、侧吹风口及顶吹氧枪的熔融还原炉,从炉口直接加入铬矿石、碳质材料,利用碳质材料的碳还原铬矿石等铬原料,得到高铬铁水后,在同一炉上将高铬铁水进行脱碳吹炼。
在熔融还原时,进行下述气体的吹入:
(1)从底吹风口吹入CO或/和惰性气体
(2)从侧吹风口吹入CO或/和惰性气体,至少使一部分气流冲击由底吹气体引起的金属隆起部分。
(3)从顶枪向金属熔液中吹入脱碳用O2,同时向炉渣中吹入二次燃烧用O2。
其特点在于,利用侧吹气体冲击由底吹气体引起的金属隆起部分,使金属液滴飞溅进入渣层,接触还原铬矿石中的铬氧化物,顶枪一方面向金属液供入脱碳O2,加热搅拌金属熔液,另一方面向渣中吹入二次燃烧用O2,保持二次燃烧率在0.3以上,还原处理结束后排渣,接着从顶枪向高Cr铁水吹入用惰性气体稀释的脱碳用O2,同时从底吹风口吹入惰性气体强烈搅拌铁水,进行脱碳吹炼,最终得到合格的钢水,CN89103396.3方法明显存在下述不足:
(1)熔化还原时,从顶枪直接吹入金属熔池中的脱碳用氧,导致金属液中铬、碳的重氧化,降低了熔融还原速率。
(2)从位置固定的侧吹风口吹入惰性气体冲击金属液隆起部位,虽然能在熔渣一金属液面到达某一高度时发挥一定作用,却不能全程最佳匹配,且侧吹风口本身对炉体必然产生消极影响,减少炉体寿命。
本发明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具有较高熔融还原速率和良好脱碳效果,且设备更趋合理的熔融还原直接冶炼不锈钢的方法,这种方法对防止C、Cr的重氧化,提高还原速率和炉体寿命获得了满意的效果。
冶金原理表明:熔渣区域是熔融还原的最主要区域。实际上,熔融还原生产强度决定于四大还原反应要素:氧化物——炭——还原气——金属间的相界面积。不难想象,由于重力作用,此界面积存在的最大的部位不是炉气区和金属液相区,而是两者之间的渣相区。对测得的数据进行简单的计算即可证明,渣相区内的相界面比其它区高两个数量级以上,在热能供应得到保障的前提下,这个倍率左右着生产率。当矿石、C料进入炉内渣浴后,虽然会出现物料在高温熔渣区内的碎裂、熔化和直接反应而变小的情况,但很快平衡为:上层主要有O2、CO、CmHn、N2等较大气泡和大粒C料,下层主要有CO、N2等较小气泡、矿料、C饱和金属液滴和小粒C料的分布状况。可见,上层具备了C料氧化发热的条件,下层则具备了小颗粒矿料被C饱和金属液、C料、CO气泡还原的条件。在渣内矿料被还原的方式可分为两类:
1、溶解于渣中的氧化物被含C液滴、C料、CO气泡还原;
2、未溶氧化物被含C液滴、C料、CO气泡还原。
第1类反应的速度显然受溶解速度的支配,它受温度和渣成分的制约,而温度和渣成分是不能大范围选择的,故这类反应的还原速度不能大范围变化,约在0.1~0.2〔%Cr〕/min左右,因而要继续提高反应速度必须发展第2类反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第五钢铁厂;上海大学,未经上海第五钢铁厂;上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11178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弯拱机构
- 下一篇: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