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真空制动器无效
申请号: | 95111335.6 | 申请日: | 1995-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377A | 公开(公告)日: | 1996-10-30 |
发明(设计)人: | 林崇厚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崇厚 |
主分类号: | B60T13/52 | 分类号: | B60T13/52 |
代理公司: | 四川省专利服务中心代理部 | 代理人: | 黄首一 |
地址: | 617064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真空 制动器 | ||
本发明涉及运动体的制动装置,特别是用真空产生对固定体的吸附摩擦阻力实现运动体制动的装置。
原有制动器的设计原理,依据运动体与固定体的接触所产生的摩擦阻力来实现制动。其最大制动力的理论计算公式为,
F=μP式中,F为最大制动力,μ为附着系数,P为垂直载荷。
原有的制动器,均利用运动体的自身重量作为垂直载荷,因其μ大多小于1,故已有制动器所产生的运动体的最大制动力受运动体重量的制约。
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动力不受运动体重量的制约,用真空产生所需制动力的真空制动器。
本发明把固定体表面作为制动缸的一个封闭面,从而在制动缸内形成一定真空度,用大气压力代替运动体垂直载荷,产生摩擦阻力来实现其目的。
本发明的真空制动器(参见附图),有主车架(1),主车架上的架轮(18),有套装在架轮上的环形的履带,该履带有能与固定体表面相贴合、且有真空腔(23)的多个制动缸,有与制动缸相配合的活塞体,有能与活塞体相接触的活塞式控制体(82)和与控制体相配合并能与流体压力源连通的控制缸(65、75)、且与主车架相连的控制支承车。
上述制动缸,可以包含有与真空腔(23)相吻合的空腔(29)的柔性履带(21),有上端有导轨板(28)、下端与柔性履带联接的环形的缸体(22),各缸体相邻侧的铰接式的凸耳(24)及其铰轴。
上述制动缸,也可以连成柔性履带(31)。在柔性履带上方可以有与柔性履带成一体的真空腔的顶板,也可以有与柔性履带相连接的真空腔(23)的盖板(32),盖板上方侧有导轨板(33)、中部有连杆孔(34)、端部有复位孔(35),各盖板相邻侧有铰接式的凸耳(36、38)及其铰轴。
上述活塞体,可以有与真空腔(23)相配合的活塞(40),活塞上有能与架轮相配合的复位块(42),活塞的密封圈(41),活塞的连杆(47、57、59),该连杆上端部铰接了有摩擦块(61)的横轴(54),有连接相邻活塞体上的摩擦块(61)的弹簧(64)。
上述活塞(40)上方面可以有两块下支板(43),上述连杆(47)下端的下活动块(45)上横置的活动轴(46)的两端分别与两块下支板相铰连。上述连杆(59)可以固连在活塞上方面,其下端可以有横置的轴形的止档块(60)。
上述下支板(43)上的孔板(55)可以有圆孔(56),上述连杆(57)下端的圆球部(58)与圆孔相铰连。
上述控制缸(65、75),可以有被隔板(66)分隔成的长方形的有底空腔(67),也可以是贯通空腔(76)。有底空腔的控制缸可以置于制动缸的导轨板(28)上运行,也可以在与控制缸铰连的支承板(72)上装有被置于上述导轨板(28)上的车轮(74)。有贯通空腔的控制缸的下部可以有与贯通空腔(76)相配合的活塞式支承块(77),支承块上装有车轮(80)。
上述控制体(82),可以呈有隔槽(84)的长方体,其下部有密封圈(85),其两端上方有引导斜面(83)、其上方面可以有摩擦片(86)。
上述主车架(1)的前端,可以有能与固定体表面相接触的斜置的清扫件(90)。
上述主车架(1),可以有与架轮(18)的轮轴(19)相连的升降机构,该升降机构可以有能与流体压力源连通的升降缸(4)及其相配合的升降活塞(7)。
使用本发明进行制动时,操纵升降机构,降下轮轴而降下履带,使履带的制动缸底面与固定体表面,譬如公路面、铁轨面、机场跑道面、船舶甲板面等紧贴,制动缸的真空腔与固定体表面构成封闭形的空腔,同时接通流体压力源,使控制缸内压增加而顶升控制体,控制体再推动活塞体,带动活塞上升,使制动缸的真空腔的封闭形空腔的容积增大,获得低于外界大气压的负压,而形成一定程度的真空度,借助真空所产生的垂直作用于控制缸的大气压而获得制动力,实现运动体制动。因此制动力的大小与制动缸的真空度和接触固定体表面面积大小有关。即真空度越高,制动力越大;接触面面积越大,制动力亦越大。而与运动体的重量无关。
本发明的真空制动器具有如下显著的优点和明显效果。
一、本发明形成制动力的垂直载荷,为由真空所获得的大气压力,与运动体的重量无关,即最大制动力的大小不受运动体重量的制约。
二、本发明的制动力决定于制动缸的真空度和运动体与固定体的接触面积,其接触面积由设计确定,其真空度由设计和操作确定,即运动体的制动力的大小,可人为设定而获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崇厚,未经林崇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511133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邮政编码的编排法及其识别方法
- 下一篇:增强纤维层合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