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身自助顶无效
申请号: | 94247987.4 | 申请日: | 1994-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2209622Y | 公开(公告)日: | 1995-10-11 |
发明(设计)人: | 谢建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谢建生 |
主分类号: | B60S9/22 | 分类号: | B60S9/22 |
代理公司: | 三友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穆魁良 |
地址: | 436070 湖北省鄂州***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身 自助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支撑维修用器械,特别一种供支撑车体和维修车辆时使用的车身自助顶。
车辆在行驶途中进行维修是长有的事情,而目前车辆在途中出现故障时,多要钻入车底进行维修。而车底空间较为狭窄,既不便施力,又要付出很大的劳动强度,在更换钢板,轮胎及进行轮鼓保养时,多采用千斤顶逐一支起的办法进行,由于斤顶顶升高度极为有限,再加上其劳动强度大,顶升速度慢,故维修时极为费力费时。另外,在载重情况下跑长途,一旦车辆遇阻、而遇阻地点又非人力所为之,光靠一支千斤顶或几个人是叫苦不迭的,往往束手无措。这种情况在车辆陷入泥泞中或双胎同时爆瘪时尤为突出。
此外,在车辆重驶的不平路段上,也会发生车辆底部压卡在路面的情况,如光靠现有的小小千斤顶来解决问题是很困难的。
另外,目前跑长途的载重车,往往先装好车,放在车库或车场过夜,待天明或允许进城时再开走,在停放过程中,车辆一直承受着重压,这样,不仅使前后桥钢板受压,易引起疲劳破坏,减少车辆使用寿命,而且,轮胎也易老化和减少行驶里程。
综上所述,目前,在车辆的维中还缺少一种适宜的支撑维修用顶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和不足,而提供一种利用车辆本身发动机动力,驱带油泵,用油泵所产生的压力油而驱升吊置在车梁处的车身自助顶进行对称升降的快捷、方便、顶升开度大、适用性强的车身自助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面的技术方案实现的:
在车体的车前梁和车后梁的对称部位各固连有支架,而每个与车体固定的支架又都活动枢装在自助顶上端的轴孔内,各自助顶均由外套和活动装在外套内的升降杆组成,升降杆下摆端与底板座万向连接在一起,在外套上中段周向焊接有外凸的可与支架下部承靠的负力肩,在后自助顶上活动铰接有与后顶支架上角度卡槽相卡合的角度杠杆,当车子在途中遇到故障需支顶车体时,则可按需要对称或单个操纵自助顶升起,以快捷的速度 对车底部进行维修或更换轮胎。
由上可见:本实用新型的显著效果是:
第1:由于自助顶对称设置在车前后梁处而又由动力驱升控制,因而具有方便实用、升降快速、劳动强度小的优点,适用于轮胎更换、轮鼓保养、车底维修、支撑减重、具有较广的适应性。
第2:由于采用压力油自动驱升自助顶、再加之自助顶具有较大的顶升量和顶升力,因此,解决了现有千斤顶顶升高度不够,顶升力小的缺点。
第3:自助顶平时收缩后藏吊在车前后梁处,具有随车同步运动连接的特点,在遇阻需顶升时,可就地急时进行支撑顶升。
第4:因自助顶与下部底座板为万向铰接,因此,具有随车体倾斜而自动倾斜的调节作用,而底座板底部具有较大接触面积和防滑槽,可以防止滑动并具有支撑稳定的特点。
第5:因自助顶吊置在车体前后梁处,在随车同步移动的同时还具有使车体底部增重的作用,这样,可提高车体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是通过下面的实施例及其附图实现的:
图1是本实用新型在车体上的安装位置侧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在车体上的安装位置的仰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与液压及电气回路的连接关系图。
图4是实用新型中的前顶的外形结构图。
图5是图4的A向视图。
图6是图4的A-A剖面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后顶的外形结构图。
图8是图7的A向视图。
图9 是本实用新型中底板座的仰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图。
下面将结合附图1-10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地说明:
本实用新型有一外缸套4,在外缸套4内套装有活塞5,其特征在于:外缸套4与コ形支架1铰接并被吊置在车前后梁处,活塞与底板座3活动卡接在一起,在外缸套4上部有一与コ形支架上活动穿套的轴座套41,销轴8将コ形支架1与外缸套4穿枢在一起,支架1背侧与车体对应处钢梁9固接在一起,外缸套4上连接有与油箱10相连通的液压管路,在油箱10与油泵11之间连有油管102,油泵与车体内的发动机13相驱连,在驾驶室内安装有开闭液压管路101中电磁阀103的控制板12。参见图1-3及图4图8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还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谢建生,未经谢建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24798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集成电路的芯片及元器件置放机
- 下一篇:新式折叠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