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机动车自动保险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94214574.7 | 申请日: | 1994-06-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96056Y | 公开(公告)日: | 1995-05-03 |
| 发明(设计)人: | 庞凤秋 | 申请(专利权)人: | 庞凤秋 |
| 主分类号: | B60R19/02 | 分类号: | B60R19/02;B60T7/12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国权 |
| 地址: | 2336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机动车 自动 保险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动车用的安全装置。
随着国民经济的日益发展,机动车辆越来越多。汽车和拖拉机的急剧增加,使城市街道和乡间公路交通状况不断恶化,机动车相撞的事故屡有发生。目前的机动车辆一般均无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只是车的前部设有一根保险杠。这种保险杠既无缓冲作用,更不能在撞车事故发生时立即刹车和切断动力,因此,一旦撞车事故发生,就造成车毁人亡的严重后果,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机动车辆没有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这一问题,提供一种机动车辆使用的自动保险安全装置,使汽车或拖拉机等机动车辆在突然撞击受阻时,能够自动迅速关闭发动机油门,打开离合器,同时自动刹车,并有很好的缓冲作用。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机动车自动保险装置包括活动保险杠、传动板、固定保险杠、传动杆和钢索。固定保险杠固定在两根大梁的前端。其上开有导向孔并设有导向轴套。固定保险杠前面设有活动保险杠和传动板。活动保险杠上固定着滑动轴,滑动轴与固定保险杠上的导向轴套呈滑动配合。传动板通过其上的导向孔装在滑动轴上,位于活动保险杠和固定保险杠之间。传动板与活动保险杠之间的滑动轴上装有强力弹簧。传动板与固定保险杠之间的滑动轴上装有弱弹簧。每根大梁的内外侧,各有一传动杆,穿过固定保险杠上的导向孔与传动板固连。传动板与固定保险杠之间的传动杆上也装有弱弹簧。大梁两侧的传动杆通过横杆相连,横杆穿过大梁上的导向槽,可沿导向槽移动。大梁内侧的传动杆通过钢索,分别与发动机油门、离合器的控制机构、制动器的控制机构以及刹车总泵的控制机构相连。
本实用新型中的活动保险杠和传动板均设有两个,分别位于固定保险杠的两侧,每一个活动保险杠具有两根滑动轴,滑动轴插入固定保险杠上的导向轴套中并呈滑动配合;传动板通过其上的导向孔装于活动保险杠和固定保险杆之间的滑动轴上。活动保险杠与传动板之间的滑动轴上均装有强力弹簧。传动板与固定保险杠之间的滑动轴上均装有弱弹簧。两根大梁的内外侧均装有传动杆,四根传动杆分别穿过固定保险杠的导向孔后分别与两个传动板相固连。传动板与固定保险杠之间的传动杆上装有弱弹簧。两根大梁内侧的传动杆分别通过钢索与发动机油门、离合器控制机构、制动器控制机构以及刹车总泵的控制机构相连。
本实用新型中的活动保险杠可以仅用一个,此时传动板也只有一个。活动保险杠上的滑动轴插入固定保险杠上的导向轴套中。传动板通过其上的导向孔安装于活动保险杠和固定保险杠之间。活动保险杠与传动板之间的滑动轴上装有强力弹簧。传动板与固定保险杠之间的滑动轴上装有弱弹簧。两大梁两侧分别装有两根传动杆。传动杆分别穿过固定保险杠的导向孔并与传动板相固连。传动板与固定保险杠之间的传动杆上装有弱弹簧。
当活动保险杠为一个和传动板也一个时,可以仅在一根大梁的两侧设置传动杆,并通过固定保险杠上的导向孔后与传动板相固连。
下面以具有两个活动保险杠的自动保险装置为例说明该装置的工作过程。当汽车(或拖拉机)相撞受阻后,活动保险杠与其上的滑动轴在导向轴套中右移。传动板在强力弹簧作用下右移,并推动大梁两侧的传动杆右移。传动杆的右移拉动几根分别与油门、离合器、制动盘以及刹车总泵的控制机构相固连的钢索,使各个部分动作,完成自动熄火,自动离合和自动刹车功能,所有动作瞬间完成。上述动作完成的同时,传动板靠近固定保险杠。由于车辆惯性,活动保险杠相对固定保险杠继续前移,此时位于活动保险杠与传动板之间的强力弹簧受压缩,并起到缓冲作用,不致使车辆受损,并有效地减轻人员的伤亡。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主要是在机动车辆意外撞车时能自动关掉油门、自动打开离合器,自动刹车,从而有效地减轻了车辆受损和人员伤亡。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之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之二;
图3是自动保险装置通过传动杆、钢索控制各环节的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庞凤秋,未经庞凤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21457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