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纺纱方法及其设备无效
| 申请号: | 94194628.2 | 申请日: | 1994-11-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395C | 公开(公告)日: | 2000-03-15 |
| 发明(设计)人: | 马丁.W.普林斯;彼得.R.拉姆;杰弗里.R.S.内勒;陶肖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联邦科学及工业研究组织 |
| 主分类号: | D01H7/02 | 分类号: | D01H7/02;D01H13/00 |
| 代理公司: | 柳沈知识产权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晓舒 |
| 地址: | 澳大利亚.***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纺纱 方法 及其 设备 | ||
1.一种纺纱的方法,包括:接收和牵伸初始的运行纤维束;抽出和卷取纤维束,其特征在于,将初始的运行纤维束分离成许多纤维分束;使所述的纤维分束经过不同的路径;通过将所述分束加捻在一起而重新将它们组合形成纱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各纤维分束经过的路径是周期性变化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纤维分束路径的变化在于路径长度是变化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分束经过的路径长度是周期性变化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路径充分地靠近使纤维连续地从一个或多个所述分束上转移,并牵引至或牵引成另一分束或其它多个分束。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分束具有不同的路径长度,由于路径长度不同,各纤维分束间传送的纤维具有不同的轴向张力。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分束通过加捻重新组合,捻回沿所述纤维分束之一,经过重新组合点,另一纤维分束的捻回更加后行。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分束的路径是通过循环地变换各分束的相对侧向位置而周期性地变化,以形成一种编织构造。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各分束是跨越另一分束而设置的,并随后返回其初始的相对侧向位置。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编织是根据沿着被选择的移动纤维束的长度的一预定顺序而被控制的以优化纤维的相互作用。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编织在加捻引入之前有效地产生一相互缠绕的纤维网状物。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分束从纤维束分离和加捻在一起之间改变分束的相对位置。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束的相对位置是周期性变化的。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多个纤维分束在会聚点加捻在一起而形成纱线,并且进一步在会聚点上游的分束上改变相应的捻回分布。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分束上的相应的捻回分布是在会聚点的上游周期性变化的。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相应的捻回分布的循环变化是通过循环改变分束的最后面接触处或分束的夹持点与其会聚点之间的距离,分束的相对位置,和在分束会聚之前分束的路径长度的这些参数当中的一项或多项而完成的。
17.如权利要求13或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有至少3个纤维分束,并且相应的捻回分布或相应的路径是循环变化的,各纤维分束沿着纱线以一定的距离的间隔在其它两纤维间裹住。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纤维束是天然或人造的短纤维束。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纤维束是羊毛的。
20.一种纺纱的设备,包括:用于接收和牵伸运行的纤维粗纱的牵伸段;位于所述牵伸段下游的用于抽出和卷取纤维束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所述牵伸段的下游将运行的纤维粗纱分离成多个纤维分束的纤维分离装置;使所述纤维分束经过不同路径的装置;和通过将纤维分束加捻在一起而重新组合纤维分束以形成所述纱线的装置。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使所述纤维分束经过不同路径的装置使所述分束经过周期性变化的路径。
22.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使所述纤维分束经过不同路径的装置使所述分束经过不同长度的路径。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使所述纤维分束经过不同路径的装置使所述分束经过长度周期性变化的路径。
24.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用于分离运行纤维束的装置包括一个具有相对一个转动轴有不同位移和/或半径的相应的台阶的可转动罗拉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联邦科学及工业研究组织,未经联邦科学及工业研究组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194628.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缝纫机控制装置
- 下一篇:防止含杂绝缘层吸潮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