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牛奶汽水无效
申请号: | 94113951.4 | 申请日: | 1994-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776A | 公开(公告)日: | 1996-05-08 |
发明(设计)人: | 郑海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海龙 |
主分类号: | A23C9/13 | 分类号: | A23C9/13;A23L2/38 |
代理公司: | 机械电子工业部上海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欧阳坚,殷志翔 |
地址: | 310029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牛奶 汽水 | ||
本发明涉及乳制品领域,具体说属于复合乳化剂存在下的适当工艺,不经发酵而制成的生物型饮料。
近年来国外对加乳类的碳酸饮料发展较快,较多采取发酵工艺制成,但手续较麻烦,目前市场供应的牛奶果汁饮料也包括果奶,大多以羧甲基纤维素钠、藻肮酸丙二酯等为稳定剂,但混合而成的饮料须经过均质机处理,增加工艺的难度,如由林伯荃等译箸“国外新型饮料制法”中国食品出版社1987年出版,第P78~P79上绍介,鲜牛奶的PH值约6.6,比较稳定,当牛奶的PH值下降到4.6左右,则发生沉淀而凝固,如将累汁直接加入牛奶中,就会使饮料的PH值降到4.6以下,从而产生沉淀或凝固,所以在制造这种饮料时,除要小心调酸碱度和温度外,还须在适当的时候加适量的稳定剂。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牛奶汽水,在配方上采用复合乳化剂以确保在酸性汽水中的稳定性,同时在配制过程中力求简化设备、简化工艺,更为重要的是这种牛奶汽水具有丰富营养成份和良好的色香味。
为完成上述的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本发明取奶粉或取牛奶(按固体折算)、蔗糖脂肪酸醋、单甘酯、蛋白粉、六偏磷酸钠、蔗糖、柠檬酸、乳化炼乳香精、柱状活性炭、苯甲酸钠等十种主要成份,分别经搅拌溶解、煮沸、过泸和冷却配制而成。
取蛋白粉0~0.1%加入适量砂泸水,并进行搅拌使之溶解,随后再加入8~16%蔗糖(若生产过程中需使用其他甜味剂,则以蔗糖比例糖量配制)和0~0.2%苯甲酸钠再次搅拌并煮沸得以溶解,随即加入0.8~1.6%柱状活性炭继续沸腾5~10分钟,保持糖度50°Brix,将其过泸和冷却,冷却后搅拌下分别依次加入0.2X~5%奶粉,0.01~0.3%蔗糖酯肪酸酯、0.01~0.3%单甘酯、0~0.1%六偏磷酸钠煮沸2分钟,维持糖度57°Brix,用200目泸布过泸并冷却至室温,上述的配制称之甲液。
再用另一器皿,取适量砂泸水,将0.08~0.2%柠檬酸(若配制过程中需使用其他酸味剂,则按柠檬酸的比例量配制)加入,并加热至沸使之溶解,随后冷却至室温,上述的配制称之为乙液。
将配制成的乙液细流缓加入到甲液中,混合后的甲、乙两液充分搅拌情况下加入0~0.3%乳化炼乳香精,则配制成原浆,最后取原浆和四倍于原浆的二氧化碳水,在无菌操作下进行灌装。
本发明为保证牛奶在酸性汽水中的稳定性,采用复合乳化技术,达到较好的稳定性,整个生产过程可以不使用均质机,适合于一般汽水厂现有的生产线,更为重要的是具备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磷脂、维生素、矿物质、酶和抗体多种成分,所以是一种生物型营养保健饮料。另外本配方的原料普通,又不经发酵工艺,故手续简便。
本发明实施例以250ml为一并作例,加以详细说明制作过程;
甲液;取31ml砂泸水,将蛋白粉0.1克加入上述水并进行搅拌使之溶解,随后再加入蔗糖30克、苯甲酸钠0.048克再次搅拌并煮沸得以溶解,随即加入柱状活性炭0.3克继续沸腾5~10分钟,应保持糖度50°Brix,将其过泸和冷却,冷却后经搅拌下分别依次加入奶粉2.5克、蔗糖酯肪酸酯0.5克、单甘酯0.5克和六偏磷酸钠0.12克煮沸2分钟,维持糖度57°Brix,用200目泸布过泸并冷却至室温。
乙液:用另一器皿,取2ml砂泸水,将柠檬酸0.3克加入,并加热至沸使之溶解,随后冷却至室温。
甲、乙两种配制成的混合物是在室温下将乙液细流缓缓加入到甲液中,上述甲液和乙液充分搅拌情况之下加入乳化炼乳香精0.25克,则已配制成原浆。而每一并250ml牛奶汽水取50ml原浆作为原料。
灌装;在并中先灌入二氧化碳水200ml,再加入上述的原浆50ml,封盖,摇匀。整个灌装过程均符合无菌操作中进行。
本发明的外观为乳白色均匀混浊液,无酯肪上浮亦无蛋白质颗粒,但可允许有少量加入物沉淀;口感为清爽,具有牛奶风味和鸡蛋风味,以及酸甜度,香气自然纯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海龙,未经郑海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11395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