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老年褐煤无粘结剂成型工艺及其成型机无效
| 申请号: | 94111288.8 | 申请日: | 1994-03-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498A | 公开(公告)日: | 1995-10-04 |
| 发明(设计)人: | 王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C10L5/08 | 分类号: | C10L5/08;B29C43/00 |
| 代理公司: | 中国矿业大学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惠忠 |
| 地址: | 22100***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老年 褐煤 粘结 成型 工艺 及其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煤炭成型工艺及其成型机,更具体地说是一种老年褐煤或者劣质煤无粘结剂成型工艺及其成型机。
煤炭的压制成型有两种,有粘结剂成型工艺和无粘结剂成型工艺。烟煤和无烟煤的有粘结剂成型工艺,在国外已大规模使用,其工艺过程是:先将煤进行预先干燥、粉碎,再与粘结剂混合,然后煤的再蒸发脱水。这种工艺,既增加了成本,又因加入粘结剂而影响煤的质量和对环境的污染。而无粘结剂的成型工艺只能适用于软褐煤或年轻褐煤,而对于老年褐煤或劣质煤不用粘结剂无法压制成型,如我国的扎赉诺尔、伊敏河的煤属老年褐煤、曾将煤样请德国的弗莱贝格燃料研究所进行成型试验,被认为是不能无粘结剂成型的煤。如果加入粘结剂成型,燃烧后对环境有严重污染,成本也提高,另外还影响煤的质量。
现有的国内外的成型机仅适用于有粘结剂煤或无粘结剂的软褐煤成型。大体分为冲压式的成型机和对辊式的成型机两大类。这两种成型机一般只能用于压制塑性大的煤料,对制造成型机的材料要求苛刻。而老年褐煤无粘结剂无法用上述成型机压制。另外,上述两种成型机的工艺参数不易调整,不能使得原有的物理化学性能改变,而且要求煤料预先经过干燥工序。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适合老年褐煤无粘结剂成型工艺及其成型机,且成型机能准确地按老年褐煤的成型工艺来调整工艺参数、压制出不同规格、形状、强度、热值及用途的老年褐煤的型煤。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
一种老年褐煤无粘结剂成型工艺,先将原煤碎至0.5~3.0mm以后,装入模具内,然后连同模具一起加热至80~300℃,再用压力为800~2000kg/cm2对煤加压成型,最后对成型煤脱模。
一种老年褐煤无粘结剂成型机包括有机架,下部设有下导板,上端有上导板,上导板下侧机架上固定有溜管,溜管上倾斜安置有与其相通的溜煤管,自动加料机设置在溜煤管上侧,并固定在机架上,在溜管右侧的下导板上有油缸,在溜管左侧与溜管平行设置有加温管道,其上端固定在上导板上,加温管道的上端设置有控温装置,在加温管道的下端、下导板下侧放置油缸,加温管道左侧的上导板上也设置有油缸,另外设置有倍增滑轮组将控温装置与加温管道下端油缸的活塞相连,在加温管道与溜管之间设置有加压脱模机构。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能对老年褐煤(包括劣质煤)在不加任何粘结剂的情况下进行压制成型;
2.成型机本身设置有加热装置,故煤料不必预先经过干燥;
3.可根据不同产地、不同性质的褐煤,压制不同规格、强度、热值的型煤,以满足用户要求;
4.能连续自动地进行压制工作,且根据设置的工艺过程、工艺参数进行调整,以满足工艺要求。
5.该成型机自动化程度高,劳动强度小。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主视图。
附图2是本发明的结构俯视图。
附图3是本发明的结构左视图。
附图4是本发明加温管道和控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5是图4的A向视图。
附图6是图1的Ⅰ处放大图。
附图7是图6的右视图。
附图8是本发明的液压系统图。
附图9是本发明模具的结构图。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
一种老年褐煤无粘结剂成型工艺,首先将原煤破碎至0.5~3.0cm2以下后,装到模具内,然后对煤料连同模具一起进行加热,加热至80~300℃后,再对煤料进行加压,压力为800~2000kg/mm,而后将压制成型的煤进行脱模和经过一段时间的老化。
参照附图1、2、3所示:一种老年褐煤无粘结剂成型机,包括有用型钢制成的方框状机架1,机架1的下部固定有下导板2,机架1的上端固定有上导板3,在上导板3下侧的机架1上固定溜管4,一个倾斜安置的溜煤管5固定在机架1上,且与溜管4相通,在溜煤管5的上方设置有自动加料机6。在溜管4的中心线的右侧的下导板2上固定有油缸7,在溜管4的左侧,与溜管4平行设置有加温管道8,其上端安置在上导板3上,在机架1的下端固定有油缸9,其位于加温管道8的中心线上、下导板2的下侧,在加温管道8的上端设置有控温装置10,油缸11设置在控温装置10的左侧的上导板3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未经中国矿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11128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喜马红景天茶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储油罐自动检测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