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赶扫地面垃圾的车无效
| 申请号: | 94109407.3 | 申请日: | 1994-08-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4099C | 公开(公告)日: | 2001-04-04 |
| 发明(设计)人: | 陈鸿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鸿林 |
| 主分类号: | E01H1/00 | 分类号: | E01H1/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50015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地面 垃圾 | ||
赶扫地面垃圾的车属环境卫生器具。
现有在少数地方使用的垃圾扫车,利用左右盘扫及中间后位反扫难于扫除地面上的细砂和泥尘,搅起的砂尘飞扬严重;目前普遍使用的扫帚扫地工序多、速度慢,飞扬的砂尘也是既损害人体健康,又污染环境卫生。
本发明的目的是设计用滚扫结合槽梯板,快速和干净地扫除地面上的各种垃圾和大部份的细砂及泥尘,并利用输送斗增加垃圾的装载量,同时采用外罩防范砂尘飞扬的赶扫地面垃圾的车(下称赶扫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设计了包括现有的车辆及滚扫等的赶扫车,其特征是:在装载垃圾的车箱之后,挂接依次由升降的输送斗、活动的槽梯板、反向的滚扫和它们的外罩所组成的扫地机器。
本发明的赶扫车与现有的垃圾车相比,其主要优点是:能快速和干净地扫除地面上的垃圾和大部份的细砂及泥尘;能大幅度地增加垃圾的装载量并迅速卸除,提高工作效率;能防止砂尘飞扬,更好地保护人体健康和环境卫生。
附图描述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
图1,赶扫车的主视图;
图2,扫地机器(1)的剖视图;
图3,输送斗(9)的立面图(前墙翻开);
图4,滑块(25)的立面图;
图5,输送斗(9)在卸出垃圾时的剖视图;
图6,槽梯板(11)的立面图;
图7,槽梯板(28)的立面图;
图8,槽梯板(28)中的曲柄连杆机构图;
图9,槽梯板(31)的立面图;
图10,槽梯板(31)中的齿条齿轮图;
图11,滚扫(13)的齿轮传动图;
图12,槽梯板(28)中的杠杆(36)的工作图。
在图1和图2中:
在机动车装载垃圾的车箱之后,挂接依次由升降的输送斗(9)、活动的槽梯板(11)、与车轮转动方向相反的反向滚扫(13)和它们的外罩(17)所组成的扫地机器(1)。
输送斗(9)的前墙(22)与底板为可翻动的铰链装配,且被左右墙的前斜边顶靠于外罩(17)的前壁,该铰链轴(23)的两端分别通过上有橡胶盖片的滑块(25),安装在位于外罩(17)左右壁前角部的滑槽(21)中,铰链上装配保护盖,输送斗(9)的后部架在联接于外罩(17)左右壁的底架(14)的横杆(10)上(如图3所示)。
上述中:前墙(22)着靠于外罩(17)前壁是为了避免细物掉进隙缝;铰链轴(23)的两端分别装配滑块(25),是为了避免砂尘对该轴端的侵蚀,其做法是轴的一端从一边滑槽底部的外侧圆孔(位于外罩壁)依次穿过滑块、铰链卷管,于另一边滑槽中的滑块后,外加圆孔塞盖,以防轴的左右游动(为了便于轴的撤出维修,左右滑槽底部为有对称的圆孔加塞盖);滑块上的橡胶盖片是通过金属压片和螺钉进行安装(为图4所示),也可以是橡胶圈套进滑块上部凹槽;保护盖(图中无绘出)用布料通过板上小孔进行缝扎安装,其作用是保护铰链联接不受砂尘侵蚀。
左右绳索(2)的一端通过叉纲分别联接于输送斗(9)的左右墙,另一端分别穿过位于输送斗(9)的外罩(17)顶板前部的左右滑轮(19)及其他相应的滑轮,联接于带有安全离合器的电动绞车,该电动绞车纵向安装于槽梯板(11)及滚扫(13)处的外罩(17)上部的电机室(3)中,其电流线路通过位于装载垃圾车箱上的插座,与蓄电池组(或发电机)及驾驶室中的可逆转换开关进行相通。
上述升降输送斗(9)的左右绳索(2)的另一端,也可以联接在位于机动车驾驶室中的绞车,其左右绳索(2)的中间分别通过卸扣相连。
从上述可知,当开通电流启动电动绞车时,输送斗(9)随着左右绳索(2)的绞收从滑槽(21)的底部沿着滑槽上升到顶部,其前墙(22)即从罩口(20)向外翻开。由于滑轮(19)安装在外罩(17)顶板的前部,所以输送斗(9)能倾斜到卸出垃圾为止(如图5所示)。当可逆转换开关使电动绞车反转时,在输送斗(9)的重力作用下,输送斗的前墙即随着左右绳索的放松而合拢,直至输送斗降落在原位。
槽梯板(11)通过其底板前边的卷管,活络装配位于外罩(17)左右壁的轴孔中的轴(26),左右轴端分别用螺母锁住,以防游移,并与输送斗(9)的后墙(24)平齐(或稍高于后墙),其底板后边之后为铰链式联接的、并列的、用小比重材料制成的(如塑料)、后底边贴触地面的叶片(12),其后部通过一端钩着边板,另一端钩挂于外罩(17)顶板的左右拉伸弹簧(16)进行吊挂,成向后倾斜的状态(如图6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鸿林,未经陈鸿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10940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拓彩版画的制造方法
- 下一篇:多功能肾结石排石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