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赶扫地面垃圾的车无效
| 申请号: | 94109407.3 | 申请日: | 1994-08-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4099C | 公开(公告)日: | 2001-04-04 |
| 发明(设计)人: | 陈鸿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鸿林 |
| 主分类号: | E01H1/00 | 分类号: | E01H1/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50015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地面 垃圾 | ||
1、一种赶扫地面垃圾的车包括现有的车辆及滚扫,本发明的特征是:在装载垃圾的车箱之后,挂接依次由升降的输送斗(9)、活动的槽梯板(11)、反向的滚扫(13)和它们的外罩(17)所组成的扫地机器(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赶扫车,其特征在于:输送斗(9)的前墙(22)与底板为可翻动的铰链装配,且被左右墙的前斜边顶靠于外罩(17)的前壁,该铰链轴(23)的两端分别通过上有橡胶盖片的滑块(25),安装在位于外罩(17)左右壁前角部的滑槽(21)中,铰链上装配保护盖,输送斗(9)的后部架在联接于外罩(17)左右壁的底架(14)的横杆(10)上。
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赶扫车,其特征在于:左右绳索(2)的一端通过叉纲分别联接于输送斗(9)的左右墙,另一端分别穿过位于输送斗(9)的外罩(17)顶板前部的左右滑轮(19)及其他相应的滑轮,联接于带有安全离合器的电动绞车,该电动绞车纵向安装于槽梯板(11)及滚扫(13)处的外罩(17)上部的电机室(3)中,其电流线路通过位于装载垃圾车箱上的插座,与蓄电池组及驾驶室中的可逆转换开关进行相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赶扫车,其特征在于:槽梯板(11)通过其底板前边的卷管,活络装配位于外罩(17)左右壁的轴孔中的轴(26),与输送斗(9)的后墙(24)平齐,其底板后边之后为铰链式联接的、并列的、用小比重材料制成的。后底边贴触地面的叶片(12),其后部通过一端钩着边板,另一端钩挂于外罩(17)顶板的左右拉伸弹簧(16)进行吊挂,成向后倾斜的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赶扫车,其特征在于:位于输送斗(9)之后的也可以是翘动式的槽梯板(28),其左右边板后部分别用拉伸弹簧(16)吊挂,底板后边通过分别位于左右边板的挂齿(27),挂架于外罩(17)左右壁的底架(14)贴近地面,底板前边与输送斗(9)的后墙(24)平齐,且通过底板卷管及半圆头螺栓与安装在外罩(17)左右壁的轴孔中的轴成固定装配,该轴的一端伸出外罩(17)并固定装配摆杆(30),该摆杆受安装在外罩(17)外侧和滚扫(13)的延长轴上的曲柄连杆机构中的滑块的间歇作用,带动槽梯板(28)进行相应的间歇翘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赶扫车,其特征在于:位于输送斗(9)之后的还可以是翘动式的槽梯板(31),其左右边板后部分别用拉伸弹簧(16)吊挂,底板后边通过分别位于左右边板的挂齿(27),挂架于外罩(17)左右壁的底架(14)贴近地面,底板前边与输送斗(9)的后墙(24)平齐,且通过底板卷管及半圆头螺栓与安装在外罩(17)左右壁的轴孔中的轴成固定装配,该轴的一端伸出外罩(17)并固定装配小齿轮(32),该小齿轮通过滑动的齿条(33)受其后方的、安装在外罩(17)外侧和滚扫(13)的延长轴上的曲柄连杆机构中的滑块的间歇作用,带动槽梯板(31)进行相应的间歇翘动。
7、根据权利要求5、6所述的赶扫车,其特征在于:在槽梯板(28、31)的底板下各设置垂直于地面的短排扫(29)。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赶扫车,其特征在于:滚扫(13)与轴为固定装配,左右轴承基座分别安装于外罩(17)左右壁的底架(14)上,用电动机通过位于外罩(17)外侧的链传动带动,进行反向旋转,其周边与槽梯板(11)的叶片(12)的后边摆动的轨迹留有间隙,该电动机横向安装于电机室(3)中,其电流线路通过位于装载垃圾车箱上的插座,与蓄电池组及驾驶室中的调速器进行沟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赶扫车,其特征在于:扫地机器(1)的外罩(17)的前壁上部为输送斗(9)卸出垃圾的罩口(20),该罩口外侧装配向前倾斜的、梯形的、底板后部向下弯曲倾斜并联接于外罩(17)前壁上边的垃圾导管(8),与装载垃圾的车箱相对应,滚扫(13)处的外罩(17)后部为铰链式联接的、弧形的罩盖(15),外罩(17)的左右和后方的底边与地面之间装配布帘(5)。
1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赶扫车,其特征在于:在输送斗(9)的上方设置联接于外罩(17)左右壁的控制杆(18),该控制杆在输送斗(9)卸出垃圾的位置时,与其左右边墙后部相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鸿林,未经陈鸿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109407.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拓彩版画的制造方法
- 下一篇:多功能肾结石排石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