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短流程钢坯热装输送方法及设备无效
| 申请号: | 94106379.8 | 申请日: | 1994-06-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112C | 公开(公告)日: | 1999-12-08 |
| 发明(设计)人: | 林文溢;武其俭 | 申请(专利权)人: | 冶金工业部北京钢铁设计研究总院 |
| 主分类号: | B21B39/00 | 分类号: | B21B39/00;B21B1/46 |
| 代理公司: | 冶金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任洁 |
| 地址: | 10005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流程 钢坯 输送 方法 设备 | ||
1.一种短流程钢坯热装输送方法,特别适合于对连钢高温方坯进行热装输送,其特征在于:高温连铸方坯[1]在从受料装置[3]到高架轧机加热炉炉前辊道[9]的热装线上的输送过程基本是在方坯[1]的横截面呈“菱形”,也即其横截面上一对角线与铅垂线成0°~15°夹角的状态下进行的,而且方坯[1]的运动主要为平动,它包括下列步骤:
(1)将经定尺剪切后的高温连铸方坯[1]横移出连铸出坯辊道[2],进入受料装置[3]中并排放置;
(2)平动机构[4]将一根方坯[1]从受料装置[3]中平动移至V形辊道[5],并放入其上的夹角为90”的V形槽中,使方坯[1]的横截面呈“菱形”;
(3)V形辊道[5]将方坯[1]沿其轴线直线运送到辊道的另一端,其最小运送距离为方坯[1]的最大定尺长度加2~4米的安全间隙;
(4)平动机构[6]将方坯[1]从V形辊道[5]平动移至提升位置;
(5)提升机构[7]从平动机构[6]上平动提升方坯[1]至其上部;
(6)提升机构[7]上部的平动机构[8]从提升机构[7]上接过方坯[1],保持其横截面为“菱形”将方坯[1]平动移至加热炉炉前辊道[9],并放于其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温连铸方坯[1]由受料装置[3]至加热炉炉前辊道[9]的输送过程包括下列步骤:
(1)平动机构[4]将一根方坯[1]从受料装置[3]中平动移至提升位置;
(2)提升机构[7]从平动机构[4]上接过方坯[1],使其横截面呈“菱形”,并平动提升方坯[1]至其上部;
(3)提升机构[7]上部的平动机构[8]从提升机构[7]上接过方坯[1],保持其横截面为“菱形”,将方坯[1]平动移至加热炉炉前辊道[9],并放于其上。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处在热装线上的方坯[1],在轧机停轧时,可由热坯存放装置[10]将其从加热炉炉前辊道[9]移至该装置上存放,当轧机恢复轧制时,该装置反向运动,将方坯重新送入辊道[9]。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存放在热坯存放装置[10]上的方坯温降过大,已不适于热装时,收集合架[39]可将其并排收集于该台架上。
5.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而设计的短流程钢坯热装输送设备,其特征在于:
(1)受料装置[3]设置千连铸出坯辊道[2]的一侧,用以并排放置来自连铸出坯辊道[2]的高温连铸方坯[1];
(2)平动机构[4]在受料装置[3]与V形辊道[5]之间,用于将方坯[1]从受料装置[3]中平动移至V形辊道[5],并放入其上的V形槽中;
(3)V形辊道[5]的最小长度为方坯[1]最大定尺长度的两倍加上2~4米的安全间隙,其每一个辊子[28]上具有一夹角为90°的V形槽,V形槽的对称轴线与铅垂线的夹角b为0~15°;
(4)平动机构[6]在V形辊道[5]的另一端,布置在V形辊道[5]的一侧,用以将V形辊道[5]运送来的方坯[1]平动移至提升位置;
(5)提升机构[7]对称于V形辊道[5]布置在平动机构[6]的另一侧,用以从平动机构[6]上接过方坯[1]且平动提升至其上部,提升过程中方坯[1]的横截面为“菱形”;
(6)平动机构[8]设置在提升机构[7]的上端,用以从提升机构[7]上接过方坯[1],保持其横截面为“菱形”,平动移至加热炉炉前辊道[9],并放于其上;
(7)加热炉炉前辊道[9]为平辊辊道,在平动机构[8]的另一侧,其辊面标高与后部高架轧机轧制线的高度相适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受料装置[3],平动机构[4],提升机构[7]及其上部平动机构[8]和加热炉炉前辊道[9],由连铸出坯辊道[2]的一侧,一架接一架横列布置,省去了V形辊道[5]和一平动机构[6]。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受料装置[3]由与连铸出坯辊道[2]的中心线垂直且均匀布置的台架[11]构成,台架[11]端部向下倾斜形成倾角a为20~40°的开口斜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冶金工业部北京钢铁设计研究总院,未经冶金工业部北京钢铁设计研究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4106379.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化学反应制备硫酸钴的方法
- 下一篇:兼具鼠标与键盘游标键的跟踪球软件处理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