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强力防崩线闸无效
| 申请号: | 93218049.3 | 申请日: | 1993-07-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86695Y | 公开(公告)日: | 1995-01-04 |
| 发明(设计)人: | 李雄飞;汤凤泉;李婉玲;李彬睿;李欧玲;李彬杰;余克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雄飞;李彬睿;李彬杰 |
| 主分类号: | B62L1/12 | 分类号: | B62L1/12;B62L3/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10014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强力 防崩线闸 | ||
本实用新型是主要用于车辆,特别是自行车的钳形闸。
目前生产的自行车或其它车辆等越来越多的采用各种特别形状的车把。对于各种特别形状的车把往往配以也只能配以用钢绳及钢绳套等组成的组件为传递组件及与之相适应的闸把等组成的组件为操纵组件,而其制动组件则多半是钳形闸。《GB3582-83 自行车钳形闸》、《GB3564-83 自行车零部件统一名称》中3.13.2钳形闸及3.14.2钳形闸各节对此已作介绍,至今市场上出售的自行车用钳形闸也基本上是这种结构。这种已有钳形线闸结构的优点是外形美观又轻巧,且构造简单并独立于车辆的其它部分,因而也易于制造,装卸方便,价格低廉,在急刹车时不易损及车上其它零部件。但是,这种已有钳形线闸在其将手捏力转变为夹紧力的过程中增力较少且难以更改,使得刹车力显得欠缺,其后闸更为严重。钢绳与钢绳套组合件刚性较差,而传递力却较大,致使变形较大,导致闸把行程消耗大,行程利用不充分,阻力也大,其钢绳近乎上接头处易于崩裂,或当上接头为焊接结构时则易脱焊失效,使得使用者要经常更换钢绳而带来麻烦,且增加修理费用。这种失效往往在急刹车时发生,给骑行者带来不安全因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保持已有钳形线闸的优点而增大夹紧力从而增大刹车力和(或)尽量避免崩裂可能的强力防崩线闸。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对制动组件和操纵组件进行改进,即采用了二种技术措施:第一,在闸把至钳形闸叉的传力过程中间增设一个由上杠杆和下杠杆组成的双杠杆式增力器,用以增加钳形闸闸叉的夹紧力;第二,将闸把上之闸把螺钉孔轴心线和钢绳上接头孔轴心线之间的距离增大,用以减少钢绳所受之力。根据具体情况和要求,此二种技术措施可分别单独实施,也可共同实施。以图1至图5示意。图1是双杠杆式增力器的主视图及左视图。图2是带平行型双杠杆式增力器的制动组件主视图及右视图。图3是带交叉型(垂直型)双杠杆式增力器的制动组件主视图及右视图。图4是连杆的主视图。图5是操纵组件的剖视图。
本实用新型在制动组件的钳形闸闸叉之前加装了有用阻力置中的双杠杆式增力器。见图1,由下杠杆1和上杠杆2组成了此增力器。孔1a(或孔2a)为阻力孔,置于杠杆上支点孔1b(或2b)和动力孔1c(或2c)之间某处,各支点孔1b和2b则中间隔以垫圈3后以联结件4加以联结。为使左右闸叉便于安装此增力器,将其突耳上的两孔之间的距离设计成比已有钳形线闸的小些。见图2或图3,左闸叉5的突耳孔5a和右闸叉6的突耳孔6a巳具较小的距离,突耳孔5a(或6a)之轴心线和左闸叉之支点孔5b(或右闸叉之支点孔6b)之轴心线之间的交角α可以变化。当α=0°时即为无倾角。将无倾角之突耳孔5a和突耳孔6a中任一孔与阻力孔1a和阻力孔2a中任一孔配对后以联结件联结之,即成为如图2所示带平行型双杠杆式增力器的制动组件;当α≠0°时,即成为如图3所示带交叉型双杠杆式增力器的制动组件(当α=90°时,则成为带垂直型双杠杆式增力器的制动组件)。当这种增力器的动力孔1c或2c代替已有钳形线闸上之突耳孔与传递组件之钢绳或钢绳套以已有钳形线闸相同的方法分别联结好后,由钢绳或钢绳套传来之力就得到增益,使左右闸叉5及6之夹紧力按预定要求增大到某指定值。反之,如以夹紧力不增加来说,钢绳传递力就可相对减少,其崩裂的可能也就可以减少。带交叉型或带垂直型的可以使闸叉(包括增力器)在其闸叉平面上的横向尺寸减小,因而可装于车体上空间横向尺寸受限制但希望传递组件长度减少,弯曲减少,即相对变形与传递力损失希望减少之处。
本实用新型为使左右闸叉上突耳孔之间的距离较大的已有钳形线闸也能加装此类增力器,可在增力器上之阻力孔1a和2a(或其中之一)各装如图4之连杆7,以连杆7上之孔7a和其以联结件联结,再以各连杆7上之孔7b和已有钳形线闸闸叉的突耳孔以联结件联结。
如图5,本实用新型的操纵组件中置于闸把支架9内的闸把8之间把螺钉孔8a和钢绳上接头孔8b中心之间的距离值等于已有钳形线闸上之此值,或大于此值(即取已有钳形线闸上此值至60mm之间之某值),同时闸把支架上有关尺寸也随之变动。当此值增大后,可使钢绳和钢绳套受力减少,阻力减少,因而崩裂的可能性可减少,同时变形减少,闸把8之行程损失减少,其有效行程相对提高。
本实用新型除上述改进外,其余另部件及其间的关系仍如已有钳形线闸一样。这样,本实用新型的总体结构主要由闸把8及闸把支架9,钢绳21及钢绳套20,或加上杠杆2及下杠杆1组成的双杠杆式增力器(或再增加一或二个连杆7),左闸叉5及右闸叉6加闸叉弹簧及固定闸叉弹簧用的固定螺母,闸皮盒及闸皮依次联结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雄飞;李彬睿;李彬杰,未经李雄飞;李彬睿;李彬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21804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