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运动鞋无效
| 申请号: | 93121364.9 | 申请日: | 1993-12-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006A | 公开(公告)日: | 1996-09-18 | 
| 发明(设计)人: | 辻博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京阪通商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A43B5/00 | 分类号: | A43B5/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吴明华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运动鞋 | ||
本发明涉及运动鞋,特别涉及可以拉伸肌肉、并使肌肉力量得到增强的运动鞋。
图43是一种普通的标准便鞋的前视图,而图44是一种普通的标准运动鞋的前视图。参看图43,普通的便鞋有鞋面101和鞋底102。鞋底102包括鞋后跟103和足尖部104。鞋后跟103通常约有3cm的高度,从穿戴者球关节(足尖支撑部位)到足跟下表面延伸的一条线与路面形成一个9°夹角(以下称为足尖角)。鞋后跟部份103占鞋底102全部面积的31%。足尖部104有一个弧形,它的尖端部与路面一般形成一个13°的夹角。(以下称足跟角)
参看图44,普通的运动鞋由鞋面101和鞋底112组成。鞋底112几乎是一个平面,只是它的鞋尖端部与路面形成一个10°夹角。
现在介绍一下人的足部骨胳情况。图45简略地表示了足部骨胳情况。参看图45,一个人的足部是由许多小的骨头构成。特别是,一个人的足部骨胳包括趾骨区120,蹠骨区130和跗骨区140。在蹠骨区130和跗骨区140之间的许多关节通过肌肉和韧带被固定,因此这些关节几乎不会屈曲。换句话说,在行走时弯曲的足部关节是踝关节,跖趾关节(在趾骨区根部的关节,位于五根蟅骨和与它接近并接触的趾骨之间),以及在趾骨处的一个关节。人们用脚蹬地是通过跖趾关节的屈曲以及人的重量向趾骨区120移动而进行的。因此,作为一双好的鞋子必须考虑使其鞋底适于跖趾关节的弯曲。从而,好的鞋子必须满足这样的条件,即鞋子的球关节(该处是当穿戴者足尖站立时屈曲的支点)还与人的足部跖趾关节部分紧密地配合。
图46至48简略地表示踝关节(踝部)的活动范围。参看图46至48,在踝关节复杂的运动中间,底屈(即人的脚向自己的小腿肚弯曲)和背屈(即人的脚背向足底弯曲)的移动范围是最重要的。在膝部弯曲状态下,背屈的移动范围从0°至20°,而底屈的移动范围可从0°到40°,然而这些范围,特别是最后10°主要取决于各人的差异而有所变化。
接着将介绍人体的重心线。图49是用来介绍人体重心线的位置的简图。参看图49,人体的重心线沿着髋关节的重心线延伸,通常通过膝关节的前侧,并通过人脚中心(即踝部)前约2cm的位置。当人们较长时间地采用站姿时,重心线的位置将向人的脚跟移动,这是因为耐重力肌肉,如立肌脊柱疲劳的原因。由于重心线移动,腰椎向前弯曲(脊柱前凸),从而改变人的姿势以减轻耐重力肌肉的负担。
然而,上述人体姿势的改变是引起下背部酸痛的主要原因。图43中的普通便鞋的鞋后跟103会影响重心向足跟的移动。特别是,在图43的普通便鞋中,鞋后跟103高于足尖部104,因此利用从足尖部104向鞋后跟部103倾斜、从而使重心向鞋后跟部103移动的向后运动被控制。在这样的情况下,当一个穿着图43所示的普通便鞋,站立较长的时间,并保持较长时间的站立姿势时,重心将向后移动,从而引起下背部酸痛。
就图44所示的普通的运动鞋而言,完全没有考虑增强小腿三头肌的伸展和训练,因此要获得拉伸或增强肌肉的效果是困难的。
此外,假如分别使用图43和44所示的普通便鞋和普通运动鞋,那么当一个人在行走蹬地时,这个蹬地动作是无力的,因为只有脚底的一小部分在蹬地时与地面接触。这样在行走时将妨碍重心的平稳移动,并导致膝关节的屈曲。这样将给予膝关节以人体重量四倍的冲击,从而增加膝部的负担,并逐渐的引起酸痛和使膝关节畸形。
众所周知,在行走时当前脚的鞋后跟碰到地面并随着脚的全部鞋底碰到地面时的冲击最大。此时,假如穿用图43所示的普通便鞋,由于鞋后跟部分103高于足尖部分104,那么在鞋底接触地面的一刹那有一股作用在脚上的力使脚在鞋内向前滑动。结果,向前的脚的膝部松弛后又屈曲,从而给膝部更大的负担。
解决上述问题的本发明,以及在权利要求1和2中所述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运动鞋,它能有效地防止下背部酸痛,即使人们穿着这种鞋长时间地保持站立姿势,它还有增强肌肉和拉伸小腿肚的作用,并可在行走过程中提高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京阪通商株式会社,未经京阪通商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12136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