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声学超晶格材料的制备和超高频声学器件无效
| 申请号: | 93109510.7 | 申请日: | 1993-08-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823A | 公开(公告)日: | 1995-02-15 |
| 发明(设计)人: | 闵乃本;陈延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1L41/16 | 分类号: | H01L41/16;H01L41/187;H01L41/22;C04B35/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大学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建和 |
| 地址: | 21000***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声学 晶格 材料 制备 超高频 器件 | ||
本发明属新材料和新技术领域,涉及声学超晶格的材料设计,MOCVD法制备超高频场学器件和声光器件。
体声波换能器的基频振动频率与其厚度成反比,而换能器的转换率却与厚度成正比,当频率大于1GHz时。厚度为微米量级,同时导致换能器的转换效率急剧减小,以致于根本无法实现电-声转换。在另一方面,采用声表面波方式激发的声波也与叉指的周期成反比,当频率大于1GHz时,周期也达微米量级,已经达到目前通常的光刻技术的极限。因此,目前市场上很少见到大于1GHz的体声波或声表面波换能器。在利用毫米波的场合,一般是采用高次谐波的方式,这样势必增大器件的体积和重量,减小转换效率。
七·五期间,南京大学提出的声学超晶格理论指出:声学器件的频率与超晶格的周期宽度成反比,而转换效率与周期数N的平方成正比,这就为制备大于1GHz体声波器件指明了新的途径。同时利用直拉法制成了以LiNbO3,聚片多畴声学超晶格材料以及频率在300~1000MHz的声学器件,但由于生长方法的限制,在材料选择方面仅限于LiNbO3、LiTaO3和BNN等少数晶体,而在频率范围只限于小于1GHz的频段,因而要突破材料和频率的局限十分困难(几乎不可能)。
80年代末,美国Stanford大学在溅射过程中交替改变衬底位置制备了ZnO材料交替择优取向的ZnO多层膜,演示了29GHz和96GHz的毫米波段的声换能器,但由于其仅靠取向不同所引起的机电耦合不同实现周期调制,因而其调制深度不大,转换效率不高,此外,换能器尺寸非常小(φ=20μm),因此加工极困难,不能实用。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选择合适的材料和MOCVD工艺,制备声学超晶格并制备频率大于1GHz的,主要处于毫米波段的声学器件。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在衬底材料上生长压电材料,选择压电材料(包括LiNbO3、LiTaO3、PbTiO3、BaTiO3、Li3BO7、SiO3、ZnO、PZT、TeO2、Bi12GeO20、Bi3TiO4等)和非压电介电材料(包括MgO、TiO2、SrTiO3、Al2O3等),利用MOCVD方法生长出两两组合的声学超晶格材料,亦可以压电材料中任意两种材料生长,其周期宽度0.1~3μm,周期数10~100,以上两类材料均可作为衬底材料和传声介质。
声学超晶格的制备-MOCVD技术
利用MOCVD技术对每一层膜的晶体微结构和厚度进行准确控制,每一层之间的过滤层厚度可以达到原子量级,所制备的每一层膜,尤其是压电薄膜须为单晶外延,或是高度择优取向的薄膜。厚度控制在微米量级,精度控制在1%内,从而保证声学器件的中心频率精度也在1%以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大学,未经南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310951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