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速比少齿差变速器无效
| 申请号: | 92110952.0 | 申请日: | 1992-09-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213C | 公开(公告)日: | 1994-04-13 |
| 发明(设计)人: | 余安邦 | 申请(专利权)人: | 余安邦 |
| 主分类号: | F16H3/00 | 分类号: | F16H3/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043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速比 少齿差 变速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传动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按少齿差啮合原理工作的具有多个可供选择传动比的变速器。
现有按少齿差传动的变速器(如CN85106692.5A公开的变速器)发展的品种日益多了,但都是只有一种传动比的一根输出轴,若要实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多种变速比,则必须另加传动装置,结果是结构复杂,且使变速器的体积和重量都加大了,而且承载能力未必大。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按少齿差啮合原理工作的具有多种传动比的变速器。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多速比少齿差变速器,包括至少一根高速轴和至少一根低速轴;安装在所说每一个高速轴上的至少两个偏心轴套;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说每一个偏心轴套上的传动孔板,每一传动孔板具有至少一个带有内齿轮(或齿圈)的传动孔;在低速轴上安装的与各自相应的内齿轮按少齿差啮合原理啮合外齿轮所说外齿轮通过离合器安装在低速轴上,在每一个传动孔板上的内齿轮与其相应的外齿轮之间的传动比是不相同的。
本发明除具有少齿差变速装置的一般特点外,还具有体积小、承载能力大、重量轻、使用寿命长、结构简单、容易制造的优点,互换性强,其最主要的优点在于具有多种变速比。
下面结构附图对本发明的工作原理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变速器的一个实施例的正视示意图。
图2是沿图1A-A剖线的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正视示意图。
图4是图3的俯视图。
图5是沿图3中B-B剖线的剖视图。
图6是沿图3中C-C剖线的剖视图。
参见图1和2,本发明的多速比少齿差变速器的高速轴2和低速轴13分别通过轴承18安装在变速器壳体6上。在高速轴2上依次固定有四个偏心轴套1、15、16和17。四个传动孔板3、4、5和7的每一个传动孔板上都有两个能分别可转动地装在偏心轴套外圆周上的安装孔。传动孔板3、4、5和7上的内齿轮分别与低速轴13上的四个外齿轮14、10、12和8按少齿差啮合原理传动。低速齿轮,即外齿轮8、10、12和14是通过各自的双向离合器9、11安装在低速轴13上的。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和第二外齿轮12和10之间安装有第一双向离合器11,在第三和第四外齿轮14和8之间安装有第二双向离合器9。每一离合器9、11具有三个位置,即与其相邻两外齿轮可选择的联接的两个位置和一个空档位置。各自偏心轴套的角度布置应根据动平衡的要求所决定。
由于每一个传动孔板上的内齿轮与其相应的外齿轮之间的传动比是不同的,在使用时,例如,将双向离合器9置于空挡位置,使双向离合器11与第一外齿轮12接合,此时,由于外齿轮8、10和14未与离合器联接,处于自由转动状态,因此,本发明的变速器的传动比即为传动孔板5的内齿轮与外齿轮12的传动比。以此类推,本实施例的变速器可以有四种变速(传动)比。
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见图3至图6,从图3至图6中可以看出,本实施例的高速轴21有两个,低速轴有三个,分别用标号22、23和24表示。在高速轴上安装有偏心轴套28、29和30,在每一偏动轴套上分别安装有传动孔板25、26和27。每一传动孔板上具有两个传动孔,每一个传动孔内设置一个低速轴。在第一低速轴22上通过双向离合器37安装有低速齿轮31和32,以及通过单向离合器38安装有低速齿轮33。在第二低速轴23上,通过双向离合器39安装有低速齿轮34和35。在第三低速轴24上直接固定有低速齿轮36。低速齿轮31和34分别与第一传动孔板25上的两个传动孔内的内齿轮相啮合。低速齿轮32和35分别与第二传动孔板26上的两个传动孔内的内齿轮相啮合。低速齿轮33和36分别与第三传动孔板27上的两个传动孔内的内齿轮相啮合。本实施例的传动原理和操作方法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相同,传动比可根据需要由操纵离合器进行控制。第一和第二低速轴22和23是否需要传动,以及传动比的大小都可以由操纵离合器进行控制。
上述两种实施例仅仅是例举,在不超出本发明构思范围内可以做出多种变型。如增加传动孔板及在传动孔板上的传动孔的数量。将传动孔内的内齿轮改为内齿圈。改变离合器的布置形式,如在第二实施例中,在第三低速轴24上,通过一个离合器安装低速齿轮36,如此种种。然而,这些所提及或未提及的变化,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都是显而易见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余安邦,未经余安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11095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氨基亚甲基膦酸的纯化方法
- 下一篇:磁力治疗疾病的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