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制备双环戊二烯改性不饱和聚酯的新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92101614.X | 申请日: | 1992-03-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279C | 公开(公告)日: | 1997-03-19 | 
| 发明(设计)人: | 赵之山;林宗基;刘会基;陈永贤;游雪忠;江戈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大学;福建泰宁化工厂 | 
| 主分类号: | C08G63/91 | 分类号: | C08G63/91;C08G63/52 | 
| 代理公司: | 福建省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义星 | 
| 地址: | 350002***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制备 双环戊二烯 改性 不饱和 聚酯 新方法 | ||
1、一种制备双环戊二烯改性不饱和聚酯的方法,其中包括:
(1)把不饱和二元羧酸或酐、饱和二元羧酸或酐和二元醇按配比投入反应器,在氮气保护气氛下,逐步升温,在160~205℃区间反应,直至酸值达到50~180毫克氢氧化钾/克;
(2)把反应体系温度降至110℃~140℃,向体系滴加催化剂和双环戊二烯,进行加成反应,反应时间为0.5~3.0小时;
(3)当加成反应完成后体系酸值高于50毫克氢氧化钾/克时,再逐步升温至205℃,直至体系酸值达到40~50毫克氢氧化钾/克;
其中各反应物配比如下:
不饱和二元羧酸或酐与饱和二元羧酸或酐的摩尔比为1∶1;总羧酸或总酐与二元醇的摩尔比为1∶1.05~1.10;总羧酸或总酐与双环戊二烯的摩尔比为1∶0.05~0.25;催化剂加入量为0~0.06%(按聚酯总重量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催化剂采用磷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总酸或总酐与二元醇摩尔比为1∶1.06时,进行酯化反应,在160℃预聚30分钟,再升温至180~190℃反应,直至系统酸值达到140~160毫克氢氧化钾/克,迅速降温至120~130℃,在此温度下滴加双环戊二烯,其量以总酸或总酐与双环戊二烯摩尔比为1∶0.17计,滴加1小时及保温反应时间为1小时,后缓慢升温至200±5℃,直至终点酸值为40±2毫克氢氧化钾/克。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总酸或总酐与二元醇摩尔比为1∶1.08,酯化反应在160℃进行30分钟,后继续升温至200±5℃,直至系统酸值达到50±2毫克氢氢化钾/克时,迅速降至125~135℃,在此温度添加0.025%磷酸和滴加双环戊二烯,其量按总酸或总酐与双环戊二烯的摩尔比为1∶0.12计,滴加1小时及保温反应为2小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大学;福建泰宁化工厂,未经福州大学;福建泰宁化工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2101614.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片式固体电解电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玄极治疗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