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制造换热器的方法及其设备无效
申请号: | 91111463.7 | 申请日: | 1991-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086C | 公开(公告)日: | 1993-12-15 |
发明(设计)人: | 沃尼尔·伯驰尔特;翰斯·翰尼·万·克里沃 | 申请(专利权)人: | GEA气体冷却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5/26 | 分类号: | B23P15/26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代理部 | 代理人: | 蔡民军 |
地址: | 联邦德***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造 换热器 方法 及其 设备 | ||
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制造换热器的方法以及实现这一方法的设备。
由DE-PE3419734专利人们已熟悉了一种换热器,用这种换热器能够使气体和液体之间,或者在气体和冷凝蒸汽之间进行热交换。这种换热器主要是用来冷却空气或借助于空气使蒸汽冷凝。
钢质的散热筋通常采用热浸镀锌处理与钢质换热管相联接。这种散热筋是在相应的设备上由板料或带料冲压而成并沿轴向移至换热管上。随后在浸浴池中进行镀锌处理,这不仅可以对换热管和散热筋起到防护作用,同时也使换热管与散热筋间产生金属结合。
在外部热交换介质的流动方向上换热管截面基本上呈细长的椭园形。在换热管两端的管座之间至少要并排布置一列换热管。换热管端部被压入或焊入管座。在管座旁边还设置了使换热管与管座稳定连接的支撑结构。
以往在换热器的制造中,冲切散热筋并将其移至换热管上的整个机械过程必须具有很高的精度,以使换热管与散热筋尽可能紧密地联接,为此就需要相当高的费用。此外由于散热筋要被移到换热管上,同时则产生了从换热管截面冲切下的相当多一部分材料,它们因无法再使用而成为废料。
如果对单个换热管进行镀锌处理,则需首先将其端部压扁再进行焊接密封。这样可以仅对其外表面进行酸洗和钝化,而对其内表面则不进行镀锌处理。为此同样需要较高的费用。换热管镀锌处理后,必须将压扁并焊死的端部去掉,这也需付出额外的加工费用,并造成了材料的浪费。
接着还要将单独的换热管借助已提及的支撑结构组合成换热器,这些支撑构件通过其长度起到支撑作用。
在已知的换热器生产中需要较高的加工费用及较长的加工过程。此外为保护换热管的镀锌表面在换热器装配时免受损伤,需采取适当的措施,这就给加工过程增加了难度。
由于管内低压和/或管外过压的影响,作用在细长换热管大面积管壁上的力是很大的。如果管截面超过某一确定的细长比,且又没有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支撑,就会导致管壁压扁。为此人们曾建议在管内设置至少一个横板,以支撑住管壁。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的缺陷,不仅提出一种制造换热器的工艺方法,而且提出实现这一工艺方法的设备。依照这种方法可以制造沿外部热交换介质流动方向呈细长状换热管的换热器,同时又可以通过经济而有效的措施避免出现大面积的管壁压扁。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由带筋换热管构成换热器的制造方法,该换热管在外部热交换介质流动方向上的尺寸通常要大于它的高度尺寸,在这一制造方法中,单独制造的散热筋连续送到换热管上,加筋后的换热管要进行镀锌处理,该方法的特征在于:
首先加工出具有L形横截面的散热筋,再根据换热管的长度确定散热筋数量,散热筋板之间保持确定的平等间隔,散热筋脚与剖分管的外表面相接触;
而后,散热筋与剖分管以同样的速度沿剖分管的纵向移动,并通过在剖分管整个宽度范围内与剖分管和散热筋的送进方向成斜角往复移动的熔焊束(激光束、电子束),熔焊束从剖分管内壁射出,使之互相焊接在一起;
接着把两个加筋的剖分管沿它们的长边组焊成一个换热管,这样构成的换热管最后进行镀锌处理。
此外还提供一种由带筋换热管构成换热器的制造方法,该换热管在外部热交换介质流动方向上的尺寸通常要大于它们高度尺寸,在这一制造方法中,单独制造的散热筋连续送到换热管上,加筋后的换热管要进行镀锌处理,该方法的特征在于:
首先加工出U形横截面的散热筋,并根据换热管的长度确定散热筋的数量,散热筋板之间保持确定的平行间隔,散热筋脚与一个剖分管的外表面相接触;
而后,散热筋与剖分管以同样的速度沿剖分管的纵向移动,并通过一个在剖分管整个宽度范围内与剖分管和散热筋的送进方向成斜角往复移动的熔焊束(激光束、电子束),熔焊束从剖分管内壁射出,使之相互焊接在一起;
加筋后的剖分管被翻转180°,使空着的散热筋脚与另一个剖分管的外表面相接触,已加筋的剖分管与这第二个部分管一起以同样的速度纵向移动,通过一个在第二个剖分管的整个宽度范围内往复移动的熔焊束使空着的散热筋脚与第二个剖分管焊接在一起,其运动轨迹与剖分管的送进方向成一斜角,随后将这个由散热筋连接的联接单元与另一个相同的联接单元沿其长边焊接组合为换热管,该换热管最后进行镀锌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GEA气体冷却器有限公司,未经GEA气体冷却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111146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