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将线从抓握元件穿进缝针针眼的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91102558.8 | 申请日: | 1991-05-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825C | 公开(公告)日: | 1994-06-01 |
| 发明(设计)人: | 安东尼尔·吉门兹;伊夫·孔贝派恩;帕特里斯·德普朗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曼飞那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D05B87/02 | 分类号: | D05B87/02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民华 |
| 地址: | 瑞士***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元件 缝针 针眼 装置 | ||
1、一种固定在支架(1)上、用于将线从抓握元件(18)穿进缝针(4)针眼(c)的装置,包括:
一支架(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一第一移动件(5)和按照第一轨迹引导与所述支架(1)连接的第一移动体的第一装置;
一第二移动件(6)和按照第二轨迹引导与所述第1移动件(5)连接的第二装置;
一止动元件(1A,5A;17a,19)分别地限制每个移动件在第一和第二极限位置之间的轨迹上的可能移动;
一第一(7)和第二(15)回位元件分别地在其第一极限位置倾向于支持第一(5)和第二(6)移动件,第一和第二回位元件所产生的力是这样的:即为使第一和第二移动件从第一极限位置离开,对第二移动件来说所产生的力较大,
一第三移动件(17)具有所述抓握元件(18)和一用于按所述第三轨迹引导与所述第一移动件(5)连接的第三移动件的坡道(16),坡道具有的轮廓和定向是这样的:即当所述第一移动件(5)占有第二极限位置时,通过坡道(16)的轨迹迫使所述抓握元件(18)穿过所述缝针的针眼;
一运动学连接件(17a,19)使所述的第三移动件(17)从动于第二移动件,以使第二移动件按给定方向在所述第二轨迹上进行的所有位移,符合于所述第三移动件(17)在所述坡道上的对应移动,而在由所述第二轨迹上的第二移动件所占有的第一和第二极限位置上,对应于所述坡道上的第三移动件的第一和第二极限位置是这样的:即所述第三移动件从一个极限位置到达另一极限位置时,所述抓握元件(18)穿过所述缝针的针眼;
一第三装置(22)分别控制所述第一移动件(5)和第二移动件(6),按相反于所述第一回位元件(7)和第二回位元件(15)的动作,在其各自的第一到第二极限位置的轨迹上传动。
2、按照权利要求1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由长形和笔直的第一元件(1)构成,至少在其部分长度上是管形构造,而其内侧面构成了所述第一导向装置,在第一导向装置中的所述第一移动件是滑动安装在所述第一元件(1)内部,由长形和笔直的第二元件(5)构成,且至少在其部分长度上具有管形结构,所述第二元件的内侧面构成所述第二导向装置,在此第二导向装置中的所述第二移动件由一滑动安装在所述第二元件内部的长形和笔直的第三元件(6)构成。
3、按照权利要求2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长形第一元件(1)由所述针的支架构成。
4、按照权利要求2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回位元件至少由固定在所述第一元件(1)和第三元件(6)之间的第一弹簧(7)构成。
5、按照权利要求4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回位元件至少由固定在所述第二元件(5)和第三元件(6)之间的第二弹簧(15)所构成。
6、按照权利要求2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坡道(16)是直线的,且按所述第二元件的纵轴横向延伸。
7、按照权利要求6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学连接件包含,一方面,在所述第一元件中,至少有部分横切所述第二元件(5)的滑动轴;另一方面,销(17a)与导槽边缘啮合,导槽或销这两个元件之一,至少是运动学地连接到所述长形第二元件(5),另一元件是运动学地连接到所述长形第三元件(6)。
8、按照权利要求7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槽(19)形成一闭合环,闭合环相对于销17a而言,至少由导槽所规定的一部分行程(19c,19d)横切所述长形第二元件(5)的滑动轴而延伸。
9、按照权利要求8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槽(19)形成含有四个直线段的闭合环,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段(19a;19b)与所述长形第二元件(5)的滑动轴平行,第二和第四段(19c;19d))各自与所述第一和第二段的两个对应端连接,且横切所述滑动轴而延伸。
10、按照权利要求9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段(19a;19b)具有相同的长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曼飞那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曼飞那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1102558.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