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向全自动高效搓丸机无效
| 申请号: | 90221803.4 | 申请日: | 1990-10-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959U | 公开(公告)日: | 1991-05-01 |
| 发明(设计)人: | 李树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树林 |
| 主分类号: | A61J3/06 | 分类号: | A61J3/0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741000 甘肃省天***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双向 全自动 高效 搓丸机 | ||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中药制丸机,特别是双向全自动高效搓丸机。
现有的中药制丸设备,由于其在制丸时对成条、送条工艺过程的检测调整手段较差,因而只能部分地满足中药制丸要求,无法达到生产各种丸型(水丸、蜜丸、水蜜丸、浓缩丸等)的要求,并且具有工作噪音大、工作环境有粉尘污染,制丸速度低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全自动、高效率,满足不同制丸要求和质量,结构简单无粉尘污染又无噪音的制丸设备,以克服现有制丸设备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实现方式为:本设备采用了蜗轮挤压制条机构,速控及送条机构和切搓机构,实现从投入药料到成条、送条、切条、成丸的一系列工艺过程,其中制条机构采用蜗杆与蜗轮的配合,在蜗轮轴上设置有传动齿轮,与该齿轮配合的从动齿轮轴上装有喂料翻板,蜗轮轴依次同止推轴承和离合器配合,离合器与螺旋推进轴相配合,螺旋推进轴另一端与内侧开有园弧槽的支座盖相配合,其两侧通往位于该机构外壳上的药条出口,蜗轮挤压制条机构的药条出口之后为速控及送条机构,该机构有测速电机设置于药条出口外,测速电机之后,在被送药条的上下位置设有光测装置,随后为药条传送带,切搓机构设有一个蜗杆与两个蜗轮相配合的蜗轮组,每一蜗轮通过一滚珠轴承与一齿形刀轮轴相配合,在两个齿形刀轮轴的一端各有一个直径相同、转速相反的齿形刀轮,齿形刀轮轴另一端与一偏心轮轴上的偏心轮间接相配合,齿形刀轮轴上还设有压缩弹簧及位移导向套。
经采用上述结构,蜗轮挤压制条机构中蜗轮的转动通过蜗轮轴上的传动齿轮使喂料翻板转动进料,同时,使螺旋推进轴转动,此时药料受到较高的推进力,形成高的出条速度,由于位于药条出口区的支座盖上园弧槽降低了药条的阻力,因而无须增加回料腔和调料键,也无须降低出条速度即能保证匀速连续出条,当药条通过速控及送条机构中测速电机时,测速电机通过药条速度信号及时准确地控制伺服电机的转速即可保证送条的稳定,当出现进入制条机构的药料过多或过少(或者软丸与硬丸的不同)造成药条堆积或拉断的特殊情况,而测速电机无法测量时,光测装置则能及时发出信号控制伺服电机以达到送条正常,由于该检测手段准确、精度高、控制调整工况快,因而满足了各种丸型(水丸、蜜丸、水蜜丸,浓缩丸等)的生产要求。切搓机构中,偏心轮的转动,则产生齿形刀轮的水平往复运动,而蜗轮的运动,则产生齿形刀轮的转动,当两个齿形刀轮同时作反向转动并作反向水平往复运动时,同时实现切条与成丸两道工序,使设备大为简化,工效显著提高。
以下结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一步叙述。
图一为本实施例的总装示意图,其结构为:1.蜗轮挤压制条机构,2.速控及送料机构,3.切搓机构,4.喷液机构,5.送粉机构,6.药条出口,7.主电机,8.送条皮带轮,9.切条皮带轮,10.万向联轴节,11.伺服电机,12.出丸口,13.底座,44.电控系统。
图二、图三为速控及送条机构,其为:14.测速电机,15.光测装置,16.从动轮,17.传送带,18.主动轮。
图四为蜗轮挤压制条机构示意图,其为:19.喂料翻板,20.直齿齿轮,21.蜗轮,22.蜗杆,23.平面止推轴承,24.牙嵌式离合器,25.螺旋推进轴,26.支座盖。
图五为切搓机构示意图,其为:27.齿形刀轮,28.套筒,29.位移导向套,30.圆锥轴承,31.蜗轮,32.滚珠,33.便卸式套筒,34.压缩弹簧,35.位移导向套,36.压头,37.轴承,38.偏心轮轴,39.喷液凸轮,40.套筒滚子链轮,41.蜗杆。
图六为切搓机构中嵌于蜗轮(31)中的滚珠轴承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其为:42.滚珠轴承,32.滚珠,43.齿形刀轮轴。
根据图一,本实施例采用一个双轴伸交流异步电机(7)为主电机,一头实现制条机构(1)的动力传送,另一头实现切搓机构(3)中切条动作(滚动)的动力传送,两个副电机(11)为直流伺服电机,同时完成二套切搓机构(3)的搓丸(水平往复运动)动力传送和速控及送条机构(2)的动力传送,喷液机构(4)和送粉机构分别用于不同药性的药条的防止粘结,电控系统(44)为一台式损伤台用于电气操作控制。
根据图四,蜗轮挤压制条机构(1)采用蜗杆(22)和蜗轮(21)的组合,和3个直齿齿轮(20),其中两个直齿齿轮(20)为从动齿轮,其轴上各装一喂料翻板(19),螺旋推进轴(25)其螺旋升角为20°,不等螺距为70mm--20mm,优点是容积大,压力高,该轴为易卸式,即一端采用牙嵌式离合器(24),齿数为3齿,装卸清洗极为方便,另一端为支座盖(26),其内侧开有半径20.8mm圆弧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树林,未经李树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022180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