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塑料复合木竹类地板及其制造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90106815.2 | 申请日: | 1990-08-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819A | 公开(公告)日: | 1991-03-13 |
| 发明(设计)人: | 郑冠伦;苏润明;郑重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冠伦;苏润明;郑重 |
| 主分类号: | B27D1/04 | 分类号: | B27D1/04;B27M3/04 |
| 代理公司: | 广东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曾琦 |
| 地址: | 5284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塑料 复合 木竹类 地板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塑料复合木竹类地板及其制造方法。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室内装修的要求也随着提高,逐步向装饰美观豪华的方向发展,人们希望通过色彩协调的新型装饰材料和先进的技术用于室内装饰,以提供更加舒适、美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而现有技术中用于室内地板装修档次较高又比较适用的有高级柚木地板,这种高级柚木地板能给人产生舒适美观的感觉,使室内显得更加有气派,且步感舒适。但是,由于柚木材料来源比较困难,我国主要靠进口,而且柚树从幼苗到成材需要很长时间,因此不便于推广应用;还有柚木地板的加工制造成本高,且造成大量的木材浪费;并且柚木地板的安装比较复杂,安装费用高,安装时需要先在地板上铺一层较厚的沥青,接着铺一层砂子,修整平面后再铺上沥青、薄夹板,然后再铺设一小块一小块的柚木拼接成柚木地板,使用沥青时还对环境造成污染。除此以外还有存在如下缺点:①弹性差、不能隔音(噪音大);②不耐酸碱,易腐蚀,且不耐寒;③防水性能差,易膨胀或曝裂,甚至松脱;④使用寿命短。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弹性好、步感舒适、噪音小,耐酸碱、耐腐蚀、耐寒,防水性能好、可避免膨胀或曝裂松脱的成本低、安装方便、使用寿命长、省材的塑料复合木竹类地板及其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如图1所示,塑料复合木竹类地板采用木板(如柚木、红木、杂木等等)或竹板作为面板,通过粘合剂与复合衬板热压粘合构成。复合衬板由30~70%(重量)的塑料或废塑料(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等)加入70~30%(重量)的填料(如木屑、碳酸钙、粉状煤灰等等)加热混合后,再升温加热在塑料或废塑料热熔状态下挤压,压合制成;粘合剂可以采用沥青加热至沸点作为粘合剂使用、也可以采用地板粘胶加石英粉按1∶2的重量组份配比制成。
本发明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塑料复合木竹类地板的复合衬板可以采用聚乙烯加填料制成,其重量组份配比为:
聚乙烯:100
木屑:100
碳黑4。
本发明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塑料复合木竹类地板的复合衬板可以采用聚氯乙烯加填料制成,其重量组份配比为:
聚氯乙烯:100
碳酸钙:50
三盐基硫酸铅:3
二盐基亚磷酸铅:2
硬脂酸铅:0.5~1
矿物油:微量。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如图2所示,塑料复合木竹类地板的制造方法是这样进行的:
(1)复合衬板通过以下过程制出坯件备压合:配料→加热混合→挤压成形。配料时投入30~70%(重量)的塑料或废塑料(如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等)和70~30%(重量)的填料(如木屑、碳酸钙、粉状煤灰等等);加热混合时加热至70~80℃搅拌混合15~20分钟,使混合料预热并混合均匀;挤压成形时加热至150~240℃,使塑料或废塑料热熔并与填料粘结,并通过挤压机中挤压出复合衬板坯件备压合。
(2)采用木板(如柚木、红木、杂木等等)或竹板制成的面板同时通过以下过程制出备压合:开料→置入模腔、涂粘合剂,以备下一工序与复合衬板坯件热压压合成塑料复合木竹类地板。
(3)将(1)制出的复合衬板坯件也置入模腔和(2)制出的面板热压复合成形,制出符合各种规格要求的装饰地板用的塑料复合木竹类地板成品,其过程为:热压复合→冷却定形→切割→刨面、打磨→成品,热压复合时压合时间为≥60秒。
利用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塑料复合木竹类地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塑料复合木竹类地板的制造方法的工艺流程图。
图1表明了本发明的一种塑料复合木竹类地板由木板制成的面板(1)、通过粘合剂(2)与复合衬板(3)热压粘合构成。
图2表明了本发明的塑料复合木竹类地板的整个工艺流程。
利用以下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冠伦;苏润明;郑重,未经郑冠伦;苏润明;郑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010681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