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齿动式动力转换传动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0105793.2 | 申请日: | 1990-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5226A | 公开(公告)日: | 1991-10-09 |
发明(设计)人: | 张明;蒋长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石油管理局川东开发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19/04 | 分类号: | F16H19/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3421***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齿动式 动力 转换 传动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内燃机的构造,属齿动式直线、旋转动力转换传动装置,是针对曲柄连杆机构的改进。
现有技术的动力转换传动装置,均使用曲柄连杆机构,由活塞驱动的曲柄连杆机构输出燃烧动力的转矩。其侧向分力较大,工作时由于活塞紧压着汽缸壁,使摩擦损失很大,加上活塞销与连杆小头轴承、曲轴颈与连杆大头轴承间的摩擦损失,其耗费的能量损失占总能量的1/3左右,且整机受力复杂,结构尺寸大,易损件多,加工制造困难,成本高。为此,出现的苏联发明“旋转式发动机”(专利号1038487)取消了曲柄连杆机构,但只能使直线动力转换为旋转动力,汽缸作往复直线运动,惯性质量大,且使用单向离合器,结构复杂,连续运转的可靠性低。中国专利“齿动式发动机”(专利号88209116)也是针对曲柄连杆的改进,它克服了苏联专利的不足,用安装在轴上的由两个单向离合器带动的齿轮和安装在活塞内腔的两齿条来实现动力转换,但也仅限于将直线动力转换为旋转动力。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汽缸不动而活塞动的不带汽缸外套的齿动式动力转换传动装置。其汽缸、活塞和进排气方式与普通发动机相同,通过一个安装在轴上的扇形齿轮与两个对称安装在活塞内壁的齿条的交替啮合来实现动力的转换(直线方式转换为旋转方式,或旋转方式转换为直线方式)。根据这一工作原理,只须按不同的需要,在上述齿动式动力转换传动装置上安装不同的汽缸、活塞、活塞杆以及不同的进、排气(液)方式等,即可组合成各种不同用途的多功能动力工作机。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1、在普通缸体的中部开有对称的两个轴承孔,轴将从此穿过,并用轴承把轴两端支承固定在汽缸体的两个轴承孔中;2、在普通活塞穿轴的平面开有对称的两个轴向滑槽、该滑槽适合轴穿过,并在与轴向滑槽相垂直的活塞壁上开有对称的两个纵向凹槽,用于安装两个齿条;3、设计一个扇形齿轮,安装在活塞内、轴的中部,由键固定。扇形齿轮与安装在活塞内壁上的两对称齿条分别啮合,当活塞在汽缸内往复直线运动时,扇形齿论与两齿条交替啮合,从而带动轴作旋转运动;当轴作旋转动力输出时,扇形齿轮与两齿条交替啮合,从而带动活塞在汽缸内作往复直线运动;4、轴在活塞内腔的部分由轴套、轴肩及键作轴向、径向定位,轴套与活塞内一侧的轴向滑槽转动滑动配合。
下面用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说明。
图1是齿动式动力转换传动装置的结构总图;
图2是齿动式动力转换传动装置的A-A剖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石油管理局川东开发公司,未经四川石油管理局川东开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010579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