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移动式燃煤炉灶无效
| 申请号: | 89202474.7 | 申请日: | 1989-03-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749U | 公开(公告)日: | 1989-11-15 |
| 发明(设计)人: | 范天社;李枫;范朝东;周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范天社 |
| 主分类号: | F24B1/181 | 分类号: | F24B1/181 |
| 代理公司: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张美楠 |
| 地址: | 北京市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式 燃煤 炉灶 | ||
本发明为燃煤炉灶的改进,属于燃烧设备。
现行的单炉眼蜂窝煤炉灶与碎煤炉灶相比,在节煤、改善环境污染等方面均有了较大的改进。此后,本人发明并获专利权的《多炉眼蜂窝煤炉灶》(专利号为87208370)与单炉眼蜂窝煤炉灶相比,不但在节煤和改善环境污染等方面有了进一步的改进,而且具有火力旺、加煤方便以及加煤时不中断炊事作业等优点。
但是,目前较大型炊事房内还存在一个问题:由于炊事用锅十分笨重,不易搬动,故一般采用“一锅一炉”的办法。例如:炒锅用一个炉,蒸锅用一个炉,烧开水锅用一个炉、烧热水锅用一个炉……,炉子完成作业后就需封火,这样,不但由于设置多个炉灶而增加了固定设备的投资,而且因频繁升火、封火浪费了用煤和时间。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可移动的燃煤炉灶,既适用于单炉眼和多炉眼蜂窝煤炉灶,又适用于碎煤等所有炉灶。具体办法是在炉灶底部安装四个轮子,轮子下面铺设轨道,轮子可在其上滚动,整个炉子籍助轮子在轨道上自由移动。
为方便炉子移动,放置炊事用锅的炉膛和炉面板可用立柱固定在轨道上方的一定高度上。炉面板(1)上设有放置炊具(锅或茶、浴、暖用具)的孔,其断面形状和大小以及炉膛(2)的深浅,与所放置炊具的大小相适应,作业时,将着火的炉子推到需用火的锅下面,用完后,再推到其它需用火的锅下面。例如:先将炉子推到蒸锅下面做饭、蒸馒头,完后再推到炒菜锅下面炒菜,完后再推到烧开水锅下面烧开水,完后再推到热水锅下面热水或者压火……也可按其它所需程序进行。这样,可减少炊事房内的炉子数量,根据具体情况,可由数个减至一或两个。
如前面所述,为方便炉子移动,除需安装轮子和铺设轨道外,还需将炉子分成两部分:炉膛以上的固定部分和炉体以下的移动部分。轨道的长度可按锅子的布置要求确定。
本发明提出的在炉子底部安装轮子,使炉子在轨道上行走的方案,适用于所有燃煤(单炉眼蜂窝煤、多炉眼蜂窝煤、碎煤和煤球)炉灶。
下面结合附图介绍本发明的结构及实施例。
图1所示为两个锅子合用一个炉子的情况(锅子可为多个,炉子亦可为两个或多个,视具体要求)。图中,1为炉膛,2为炉面板,3为炉体,4为炉面板支柱,5为底座,6为轮子,7为轨道。
炉面板(2)、炉膛(1)和炉面板支柱(4)连成一体,炉面板支柱(4)与地面相固定,组成炉子的固定部分。炉体(3)、底座(5)和轮子(6)连成一体,组成轮子的移动部分。图示为炉子的移动部分置于右侧锅子下面使用的情况,需要时,可沿轨道(7)推到左侧使用。
图2为A-A剖面图,图中所示为轮子(6)、底座(5)和轨道(7)之间的配合情况:轮子(6)装在底座(5)上并放置在轨道(7)上。轨道(7)铺设两根,固定于地面,轨道(7)可为角钢、槽钢、方钢、工字钢或其它型材。为防止轮子(6)脱轨,轮子(6)的内侧可带轮缘(如图2所示)或两侧均带轮缘,并使之与轨道相配合。
图3为B-B剖面图,图中8为插销,插于轨道(7)的孔内,用于轮子(6)的固定。当炉子推到某个锅子下面作业时,将插销(8)插上,以防轮子(6)自由移动。需移动炉子时,可将插销(8)拨下。插销(8)的数量为每个炉子配置两个(前、后各一个)或每个炉子四个(前、后、左、右各一个)。轨道上插孔的数量为每个锅子下方相应位置上各四个(轮子前、后、左、右各一个)。
为方便炉子的移动,在底座(5)的前后各设一耳环9,以便用钩子或绳子拉动。如图5所示。
图4为图1所示炉灶的俯视图。图示为七炉眼蜂窝煤炉灶,亦可为其它燃煤炉灶(如单炉眼或多炉眼蜂窝煤炉灶,碎煤或煤球炉灶)。
按上述附图及其说明即可制造本发明提出的移动式蜂窝煤(燃煤)炉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范天社,未经范天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920247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