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速预涂感光版及其制法和用途无效
| 申请号: | 89107537.2 | 申请日: | 1989-09-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875C | 公开(公告)日: | 1998-03-25 |
| 发明(设计)人: | 李新章;曹维孝;虞宝珠;林培湘;唐英敏;赵鸿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3C1/74 | 分类号: | G03C1/7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大学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周政 |
| 地址: |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高速 感光 及其 制法 用途 | ||
印刷业中的照相制版技术经过手工照排、手动机照排等发展到目前的计算机——激光照排系统,已有四次大的革新,并称后一次革新成果为第四代照排系统(1.王选计算机学报第4卷第2期(1981)计算机——激光汉字编辑排版系统简介。2.张合义、李新章等,计算机学报笫4卷第2期(1981)汉字激光照排机)。七十年代始,又开始研究用激光直接在印刷版上扫描成像,省去笫四代照排系统中使用照排底片制作印刷版的中间步骤。但至今未见能真正可推广应用的结果(3.The Seybotd Report Vol.8,No.14,P3(1979)。4.S Thcmas Dunn,SPIE VC1 223 Laser Scanningand Recording for Graphic Arts and publications(1980))。其主要困难是:
1.现有印刷版的感光灵敏度低。与原用的涂卤化银的照相底片相比,其感光灵敏度需提高104-106倍才可能达到直接在印刷版上成像的目的,这在技术上现在还较困难。同时,由于感光灵敏度低,与激光扫描系统的快速曝光不适应。
2.印刷版的感光波段与激光源不匹配。目前所用的印刷版上的感光树脂主要吸收波长小于4000A的紫外光,而与目前较多采用的氦氖激光器(波长6328A)和氩离子激光器(波长4880A及5145A)的波长不匹配。
3.激光光源的高功率与工业上要求价廉,使用方便的矛盾。
综上所述,提高版材的感光灵敏度及选用合适的激光光源是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从而吸引了众多人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但结果皆因使用不便或制造及操作成本昂贵难以推广应用。因此,需要另辟途经,例如,立足于一些可见或红外激光器,发展新的版材,如采用适于氦氖激光器的非银盐乳剂涂层(3),适于可见氩离子激光器的静电版、镁版(有KODAK KPR涂层)及适于红外YAG激光器的Lasermask等。这些版材不是价格高、耐印率低,就是需经一些特殊处理,例如镁版在曝光后要把KODAK KPR涂层腐蚀、Lasermask版在曝光后,石墨材料沉淀在版基上,然后需熔化等,工艺较复杂未能得到推广使用。
上述情况表明,兼顾光源和版材两方面的利弊,找出最佳解决方案,还需作大量的工作,但氦氖激光器是一种稳定、可靠、价廉的激光源,完全可以采用。据此,本发明提出下述解决方案:
在市售的阳图型预涂感光版(以下称PS版)上涂布一层对氦氖激光感光灵敏的银盐乳剂层,可使氦氖激光直接在该感光层上扫描成像。记录给出的信号,称之为第一次曝光,然后经显影、定影等处理,在PS版上直接覆盖了带有原稿图像的银盐薄层。此版再经紫外灯光曝光,称之为笫二次曝光,将银盐层所记录的原稿信息转移到PS版的感光层上,再对此PS版显影处理,并去掉银盐层,即可得到能直接使用的印刷版。
由于PS版上的感光树脂层是亲油憎水性的,而银盐乳剂恰好与之相反,是亲水憎油性的。因此,直接将银盐乳剂涂布到PS版上,二者不能粘接在一起。按照本发明,先在所述的PS版上涂布一层既亲油又亲水的高分子乳剂,并使之形成膜层,称之为连接膜,然后再于其上涂布银盐乳剂,此时,连接膜作为中间体把上述的银盐乳剂和感光树脂层连接在一起,形成上为银盐乳剂层,中为连接膜,下为感光树脂层及其载体基版的感光版,称之为高速预涂感光版,简称高速PS版。该版如上所述经两次曝光和相应的处理及脱膜后,则成为可直接进行印刷用的印刷版。使用方便,操作简单。该高速PS版的结构与作用过程如图一所示。
类似上述的连接膜在美国专利No3,578,451中曾有描述,但它是用于阴图型PS版并且作为膜的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只溶于有机溶剂,不能制成水溶液,而有机溶剂对目前所用的阳图型PS版有腐蚀和溶解作用,因而不能使用,本发明用一种水溶性高分子乳液制成连接膜,这是一种在乳化剂存在下,由几种不同性能的高分子单体共聚形成的乳液,形成该乳液的单体至少包括:式中R1代表氢原子或甲基,R2代表C1-C4烷基。式中R3和R4代表氢或甲基,二者可以相同或不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学,未经北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910753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