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行车刹车同步器无效
| 申请号: | 88217664.1 | 申请日: | 1988-11-0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213U | 公开(公告)日: | 1989-08-23 |
| 发明(设计)人: | 刘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彬 |
| 主分类号: | B62L3/08 | 分类号: | B62L3/0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上海市宝山***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自行车 刹车 同步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行车的刹车同步器,它属于自行车刹车系统的控制机构,广泛适用于用拉杆控制的各种自行车的刹车系统。
在8720157U中公开的一种自行车前、后闸联动器,它只有在设定的位置可以达到前、后闸同步刹车的目的。从该联动器的结构可以看出,在自行车直行和转弯时,控制后闸的杠杆的受力点是变化的,受力点的变化引起力臂长度的变化,在前闸拉杆移动距离不变的情况下,后闸拉杆移动距离随自行车骑行方向的变化而变化,该联动器显然不能达到在任意情况下同步制动的目的。该联动器的另一个缺陷是只能单手刹车,这也是不符合自行车刹车要求的。
在85107536A中公开的一种车辆刹车系统,它只涉及用钢丝绳控制的钳形刹车,对于中国大量的用硬拉杆控制的普通闸、涨闸和抱闸并不适用,而且中国用钳形闸的自行车还达不到总产量的5%,用钢丝绳控制的钳形刹车系统,在前、后刹车钢丝绳主动端施加相同的拉力,其前、后轮被动端的拉力不等;在前、后轮被动端绳头达到相同拉力时,主动端绳头的拉力不等,移动的距离也不等,这主要是由于钢丝绳在受拉力时与外套弹簧的阻力随钢丝绳的长度和弯曲度的增加而增加;钢丝绳及外套弹簧的间隙也随其长度增加而增加,因此很难调定和保持理想的同步状态。此外该系统的控制部分结构较复杂,制造较难,成本也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简单易行,结构先进可靠的刹车同步器,装有这种刹车同步器的自行车,在骑行过程中若需迅速刹车,无论单独操作左刹车手柄或右刹车手柄,或同时操作左、右刹车手柄,均能使前、后轮同步刹车,也可调整为按后轮先于前轮的顺序同步刹车。
在目前的自行车刹车系统中,都是左、右刹车手柄各控制一个车轮的刹车机构,在遇有特殊情况时,单手刹车时有发生,若单手刹车只使前轮产生制动力矩,此时因人和车的重心处在前轮与地面接触点的后上方,由于惯性作用,往往发生车翻人倒的行车事故。对于山区的骑车人来讲,配用刹车同步器尤为重要。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在不改变现有自行车制动方式的前提下,仅在传递拉力的拉杆中段装设本同步器。本同步器主要由随动机构组成,其内有一个随动连接板,其上端与左、右刹车手柄控制的两个主动拉杆分别单独连接,下端与控制前、后轮刹车的两个被动拉杆分别单独连接。这样,无论拉动任何一根主动拉杆,均能使随动连接板向上移动,从而,随动连接板同时分别拉动控制前、后轮刹车的两个被动拉杆,进而达到同步刹车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的刹车机构相比有下列优点:
1.本同步器适用于硬拉杆控制的普通闸、涨闸和抱闸系统的各种型号的自行车。
2.本同步器装设在拉杆的中段,由于操作左、右刹车手柄所产生的拉力,经拉杆均作用于随动连接板的对称中心线上,而控制前、后轮刹车的被动拉杆对称分布于中心线的前、后,(或左、右)因此操作刹车手柄产生拉力时,随动连接板前、后(或左、右)受力基本平衡,从而随动连接板只作上下移动,这样就省去了控制随动连接板的导向装置和固定装置。
3.本同步器用一段组合拉杆代替控制后轮刹车的被动硬拉杆,组合拉杆前端为硬拉杆,后端为钢丝绳,这样就克服了龙头的转动与控制后轮刹车的被动硬拉杆的强制扭动关系,同时也取消了一个硬拉杆的传动、定位装置。
4.本同步器的连接关系均采用挂钩式连接,优点是结构简单可靠,装配、维修极为方便,与原有产品相比,减少了连接件,减少了加工工序和装配工序。
5.本同步器的自身结构极为简单,在不改变现有刹车机构的前提下,优化了自行车的刹车系统,使现有的刹车控制机构的更新换代变得极易实现。
下边参照附图,详述实施例:
图1为装有本刹车同步器的自行车局部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刹车同步器的主视图。
图3为实施例1刹车同步器的局部剖视图。
图4为实施例2刹车同步器的主视图。
图5为实施例2刹车同步器的局部剖视图。
实施例1
参阅图2、图3,本刹车同步器主要由随动连接板3,装饰防尘盖4,主动拉杆1、2和被动拉杆17、26以及支点8(借用自行车灯架)11等组成,支点11焊在中轴下面的三角架9上;被动拉杆26是由挂钩5和钢丝绳6组成的组合式拉杆,件5和件6为压接连接,其上端挂钩在随动连接板的里侧,其下端由螺钉13、螺母14压紧在连动板12上,钢丝绳由定位套7、10定位在支点8、11上;被动拉杆17上端挂钩在随动连接板的外侧,下端与现有自行车固定拉杆的方式相同:18为自行车立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彬,未经刘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821766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