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结合型制动气室在审
| 申请号: | 88210958.8 | 申请日: | 1988-04-0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094U | 公开(公告)日: | 1989-10-18 |
| 发明(设计)人: | 王庭义;翟东升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建筑工程学院 |
| 主分类号: | B60T13/44 | 分类号: | B60T13/44 |
| 代理公司: | 山东省高等院校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孙经波 |
| 地址: | 山东省青岛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结合 制动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对汽车制动系的改进。
在世界上第一辆汽车问世以来,汽车制动的可靠性一直是人们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因为一辆性能优良的汽车,不但要有良好的动力性和经济性,还要有可靠的制动性,以保证行车的安全。有了可靠的制动性,驾驶员才敢于发挥出汽车的高速行驶能力,从而提高汽车运输的生产率。
目前汽车的制动系,一般有两个系统:一是驾驶员用脚踏操纵的脚制动装置,它在行车中经常使用,又称行车制动装置。另一套是驾驶员用手拉操纵的手制动装置,主要用于停车后防止汽车滑溜,因此又称驻车制动装置。但是在行驶过程中如果气压降低、管道破裂或发动机、空气压缩机发生故障会发生制动失灵,可能造成财产损失,甚至威胁人身安全。如“解放”和“东风”汽车的气压制动装置,司机踩下制动踏板时,制动阀打开贮气筒到制动气室的通道,使贮气筒内的压缩空气经制动阀进入制动气室,推动制动气室推杆向外伸出,通过制动臂转动凸轮,凸轮驱使制动蹄张开,压紧制动鼓使车轮制动。放松制动踏板时,制动气室内的压缩气流回制动阀,并经制动阀排入大气,制动蹄被回位弹簧拉回原位,从而解除制动。
制动气室的外壳(1)和盖(3)用螺栓连接在一起,外壳与盖之间有夹布层橡胶膜片(2),膜片与盖之间形成一个气室(9),盖上的接气用制动软管(5)通过气管与制动阀接通。橡胶膜片的另一面与推杆(4)上的圆盘相接触,推杆上套有膜片回位弹簧(6),推杆的另一端有连接叉(7),用以连接调整臂(8)。当压缩空气进入制动气室(9)后,橡胶膜片挺起,推动推杆和调整臂,使凸轮轴转动,带动制动蹄张开压向制动鼓,产生制动作用。此种结构的制动气室,只有在压缩空气进入制动气室达到一定压力时才能起到制动作用,而当汽车起步阶段的气压不足,管道破裂或发动机、空气压缩机发生故障时将没有足够的气压使橡胶膜片挺起,推动推杆和调整臂,而使刹车失灵。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要点是将刹车制动气室由一个气室改为前后两个气室,采用弹簧预压到正常制动所需的力。当前气室通常气压,压缩弹簧储能,前后气室处于平衡状态。正常制动时后气室进气,破坏了以上平衡,弹簧力释放,起到制动作用。当气压降低时,前气室压力减少,弹簧力释放,起到制动作用。驻车时,通过快放阀门将前气室气放掉,弹簧力释放,起到制动的效果。
图1是“解放”和“东风”汽车制动气室示意图。
图2是应急刹车制动气室示意图。
图2中(11)是前叉,前叉通过调整螺母(12)与推杆(13)连接,为了能调整前叉与推杆之间的距离,也就是说调整储能弹簧(23)(24)的预紧力,前叉螺纹采用左旋螺纹,推杆采用右旋螺纹,调整螺母相应采用双向螺纹。(14)是推杆轴套,推杆上套有密封环(15),防止压缩空气泄漏,(16)是前端盖,前端盖上有进气孔(26),前端盖与橡胶皮碗(17)前端组成前气室(18),橡胶皮碗后端与后端盖(19)组成一个后气室(20),后端盖上有进入孔(27)。橡胶皮碗与推杆由螺母(21)联接,橡胶皮碗后端有一加强板(22)。储能弹簧(23)(24)一端顶在加强板上,一端顶在后端盖底部。
当压缩空气进入后气室破坏了前气室压力与弹簧力之间的平衡,弹簧力释放起到制动作用,当气压降低时前气室压力减小,弹簧力释放,此时储能弹簧将推动橡胶皮碗带动推杆移动,起到制动效果。为了减小后气室的充气容积缩短制动响应时间,在储能弹簧内部增设一木塞(25),也可以是塑料、橡胶等物制品。
前后端盖和橡胶皮碗由压紧环(10)压紧分隔成两个气室。橡胶皮碗也可由可移动的活塞所代替。
本实用新型可广泛用于各种汽车上,具有应急制动,行车制动和驻车制动结合为一体的优点。应急制动效能是行车制动效能的100%。即在前腔没有气压时,可完全起到与行车制动相同的制动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建筑工程学院,未经青岛建筑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821095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