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转弯防侧滑、倾翻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88106998.1 | 申请日: | 1988-09-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319A | 公开(公告)日: | 1990-04-18 |
| 发明(设计)人: | 蔡博;李蓓;李燕萍;李峡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蓓;蔡博;李燕萍;李峡生 |
| 主分类号: | B60G21/10 | 分类号: | B60G21/10;B60K31/18;B60T7/1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河南省陕县***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转弯 防侧滑 方法 | ||
汽车转弯防侧滑、倾翻方法,属于汽车性能的技术领域。
当汽车高速转弯时,会产生很大的离心力,有使汽车产生侧滑和倾翻的危险。一般用人为降低车速的办法防止事故的发生,而司机在弯道行驶时对随遇弯道路面的危险速度值是多少一般都不清楚,所以由于汽车转弯速度过高而引起的侧滑和翻车事故经常发生。
本发明的任务是给出汽车转弯防侧滑、倾翻方法,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能。
权利要求1给出了本发明的主要技术特征:在汽车上装有可显示弯道危险速度值的光显或数显仪表①、声报警装置②、自动刹车装置③。司机驾驶车辆时,可以从光显或数显仪表①上直观地看到在随遇弯道路面上的危险速度值,当实际车速逼近弯道危险速度时,声报警装置②发出警号,自动刹车装置③使汽车自动刹车减速,防止汽车转弯时的侧滑和倾翻。
众所周知,汽车转弯产生倾翻的条件是倾翻力矩大于或等于恢复力矩。倾翻力矩是离心力对重心高度的力矩,恢复力矩是重力对重心到一侧车轮之间距离的力矩。应用传感器技术,可以把汽车运行中的物理量转弯成电信号,根据汽车转弯倾翻条件,设计电子线路,对从传感器得到的电信号进行处理,得到驱动光显或数显仪表①、声报警装置②、自动刹车装置③工作的电信号,以实现本发明的任务。
本发明涉及转弯半径传感器⑦、速度传感器⑧、离心加速度传感器⑨。电子线路可划分为若干个电路单元,电路单元④能把转弯半径电信号UR进行处理,输出危险速度电信号Us,驱动光显或数显仪表①;电路单元⑤能把速度电信号Uv进行处理,输出声报警和刹车电信号Us;也可以用电路单元⑥对离心加速度电信号Ua进行处理,输出声报警和刹车电信号Us,驱动声报警装置②,自动刹车装置③工作。
对汽车转弯倾翻条件进一步分析可知,用离心加速度电信号Ua和速度电信号Uv经电路单元⑩处理能得到转弯半径电信号UR,由已知的加速度电信号Ua和转弯半径电信号UR经电路单元(11)处理也可以得到速度电信号Uv,这样就为传感器的选用提供了方便。
本发明还涉及一个可调节的基准源(12),对有关的电路单元提供工作基准电信号Uj,使之在汽车装载物不同或载重量不同引起重心高度变化和根据路况的不同选择合适的工作基准电信号Uj,使光显或数显仪表①、声报警装置②、自动刹车装置③切合实际地工作。
本发明使汽车具有直观地显示弯道危险速度的功能,司机可根据实际车速和危险车速的大小合理地控制车速,增加司机对危险车速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一旦车速逼近弯道危险速度值,声报警装置②发出声警号提示司机减速,自动刹车装置③强制刹车减速限制离心力和由离心力引起的侧滑力,防止侧滑和倾翻事故发生。
下面结合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附图一是用转弯半径传感器⑦和速度传感器⑧的汽车转弯防侧滑、倾翻方法的示意图。
附图二是应用转弯半径传感器⑦和离心加速度传感器⑨的汽车转弯防侧滑、倾翻方法的示意图。
附图三是应用速度传感器⑧和离心加速度传感器⑨的汽车转弯防侧滑、倾翻方法的示意图。
附图四是应用转弯半径传感器⑦和离心加速度传感器⑨的另一种汽车转弯防侧滑、倾翻方法的示意图。
参照附图一,光显或数显仪表①和电路单元④输出端电连接,转弯半径传感器⑦和电路单元④输入端电连接。声报警装置②、自动刹车装置③和电路单元⑤输出端电连接,速度传感器⑧和电路单元⑤输入端电连接。由可调基准源(12)向电路单元④提供基准电信号Uj。由电路单元④向电路单元⑤提供电信号Uw,它们之间电连接。
参照附图二,光显或数显仪表①和电路单元④输出端电连接,电路单元④的输入端和转弯半径传感器⑦电连接。声报警装置②,自动刹车装置③和电路单元⑥输出端电连接,离心加速度传感器⑨和电路单元⑥输入端电连接。由可调基准源(12)向电路单元④、电路单元⑥提供基准电信号Uj。
参照附图三,离心加速度传感器⑨、速度传感器⑧和电路单元⑩输入端电连接,电路单元⑩输出端和电路单元④输入端电连接代替附图一中的转弯半径传感器⑦。其它同附图一。
参照附图四,转弯半径传感器⑦,离心加速度传感器⑨和电路单元(11)输入端电连接,电路单元(11)输出端和电路单元⑤输入端电连接。代替附图一中的速度传感器⑧。其它同附图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蓓;蔡博;李燕萍;李峡生,未经李蓓;蔡博;李燕萍;李峡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810699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