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双船体船舶无效
| 申请号: | 86103393 | 申请日: | 1986-05-17 |
| 公开(公告)号: | CN86103393A | 公开(公告)日: | 1986-11-12 |
| 发明(设计)人: | 诺伯特·施利克索尔斯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布隆福斯造船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3B1/12 | 分类号: | B63B1/12;B63B3/04;B63B25/22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陶增炜 |
| 地址: | 联邦德国汉***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船体 船舶 | ||
1、双船体的船舶,它有两个分开而相互平行,其长度方向与航行方向相一致的浮体,用一个可装船舶内部设施并在其底面有一层横贯甲板封闭的连接结构将该两个浮体在顶部相连,其特征在于:该连接结构包括至少两个双片横向桁架梁(217)按前后分开装置,桁架梁内至少有局部是可以用作通道的空间(212)和装设管线的空间(213,213′),在该双片横向桁架梁的前边及/或后边装设箱型舱(214,214′,214″,214′″)和纵向通行及供应单元(215)。
2、根据权利要求1的船舶,其特征在于:其连接结构包括单片横向桁架梁(218),装置在至少几组双片横向桁架梁(217)的中间。
3、根据权利要求1和权利要求2的船舶,其特征在于:一组双片横向桁架梁(217)和一个单片横向桁架梁(218)在船的纵向是交替地装置在浮体(211)之间的。
4、根据以上权利要求中任一项的船舶,其特征在于:两个相邻排列的横向桁架梁(217、218)之间的纵向间距是完全相等的。
5、根据以上权利要求中任一项的船舶,其特征在于:其箱型舱(214、214′,214″、214′″)和纵向通行及供应单元(215)是装在每个横向桁架梁(217、218)的前边和后边的。
6、根据以上权利要求中任一项的船舶,其特征在于:其箱型舱(214、214′、214″、214′″)和纵向通行及供应单元(215)可以从船舶的至少一个侧边的两个横向桁架梁(217、218)之间装入到它们的位置上。
7、根据以上权利要求中任一项的船舶,其特征在于:其每个横向桁架梁(217、218)有一块顶弦板(221)、一块底弦板(222)和装在它们中间的桁架(223)。
8、根据以上权利要求中任一项的船舶,其特征在于:每个横向桁架梁(217、218)具有带桁架的区段(219)和通行区段(220)。
9、根据权利要求7或权利要求8的船舶,其特征在于:在顶弦板及/或底弦板(221、222)内有敷设管线的通道(224)。
10、根据以上权利要求中任一项的船舶,其特征在于:其双片横向桁架梁(217)是由两个沿船的纵向分开的单片的横向桁架梁组合而成的。
11、根据权利要求10的船舶,其特征在于:其单片的横向桁架梁的顶部和底部之间按一定的横向间隔装有纵向连接板(225)。
12、根据以上权利要求中任一项的船舶,其特征在于:该依次排列的横向桁架梁(217、218)由纵向梁(226)牢固地连接起来。
13、根据权利要求12的船舶,其特征在于:在各种情况下纵向梁(226)仅装置在顶部和底部,使箱型舱(214)和纵向通行和供应单元(215)可以从侧边在它们之间装入。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权利要求13的船舶,其特征在于:其边上的顶部及底部纵向梁之间装有可拆卸的垂直撑杆(227)。
15、根据以上权利要求中任一项的船舶,其特征在于:其连接结构除了其底部仅是用作密封板的横贯甲板(216)以外,不装设任何形式的甲板,只有在必要时在某些特定部位的箱型舱(214)和纵向通行及供应单元(215)之间可设置中间地板。
16、根据以上权利要求中任一项的船舶,其特征在于:其连接结构中不装设任何型式的纵向隔墙及/或横向舱壁,只有在必要时在某些特定部位的箱型舱(214)和纵向通行及供应单元(215)之间可以装设中间隔墙。
17、根据以上权利要求中任一项的船舶,其特征在于:其连接结构在船的两侧、船头及船尾是用面板(228)密封而不漏水的。
18、根据权利要求17的船舶,其特征在于:其侧边的面板(228)是分段的,它们可以分段卸开以供从侧边装入或拆出箱型舱(214)和纵向通行及供应单元(215)。
19、根据以上权利要求中任一项的船舶,其特征在于:其浮体(211)的上部有向船的内侧伸出的凸体(229),其顶部架住横向桁架梁(217、218)及其底部的横贯甲板(21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布隆福斯造船公司,未经布隆福斯造船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610339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